献礼大展|43家文博单位,189件一级文物,家门口的陕西文化盛宴
这里有每个家庭需要的内容,点蓝字关注↑』
文|大道 图|大道
十一到了,各博物馆都推出了献礼大展,比如国家博物馆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国博现已闭馆,十一之后才能参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这个被称为“搬空”了陕西文物的特展(虽然说有点夸张),文物阵容确实很强大,43家文博单位的协办,189件一级文物,有很多历史、文物爱好者专门去打卡。不用大老远跑到陕西就能看到它们的真容,这样的机会很难得。
在展厅里经常可以听到别人在小声议论某个展品,从器物到美学,从制作技巧到铭文记录,从时代背景到现代影响,这样的大多是专业人士或有丰富经验的文物爱好者,他们深知其中的历史文化,更看重文物的内在价值。
比如,这场展览的这些展品:
那么,像我们这样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文物几乎一窃不通的普通人又该怎么参观呢?来来来,请查收以下几点看展注意事项。
一、提前了解展览信息,清楚主办方的布展方案
每家博物馆的官网和公众号上都会有展览的详细介绍,把里面的内容过一下,了解展览的设置,有个基本的印象,等去现场的时候,之前做功课留下的印迹就会慢慢变得丰满和清晰起来。
清艺的“与天久长”特展是以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为划分,以各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为展览的先后顺序,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代表文物。整个展分为七个部分,“民之初生”的部分主要展示了陕西境内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商代的先周诸文化的文物;“创制垂法”的部分展示了周朝(东、西两周)的文物;“秦国崛起”的部分是秦国文物,“皇帝临位”的部分展示了秦始皇帝陵和秦咸阳宫等地所出的文物;“天子居中”的部分展示了汉代的文物;“多元融汇”的部分展示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多文化交融的文物,“天衢盛世”的部分展示了唐代的文物。
在前台买票时会送一个宣传册子(如果是从网络上购的票,记得领),里面有相关的介绍,能够帮助了解基本布置。
展厅内的文字介绍特别少,而且主题设置也不是特别明显,提前了解整个展览的主线,这样看起来才会更流畅,减少一些不知所措的感觉。
二、抛去文物的专业角度,从趣味性出发参观。
如果以文物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会了解它们的价值,时代背景和历史典故。但是如果从趣味性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会发现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情趣。抛去那些高门槛的专业词汇,文物也是极有乐趣的。
当某个展品引起你的关注的时候,好奇心会带你去寻根问底,它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会设计成这个样子?
比如,下面这个图:
说明牌上的信息也仅仅这些:
当时背景图的图案是一辆车马图 ,我的感觉是这么巨大的东西不可能是安放在马车上的,回家后在电脑上找到了答案。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一件文物我们告诉孩子它有多重要,可能孩子一点都不感兴趣,但如果你给他讲个相关的故事,让他们找找上面都有什么,猜猜这是做什么的,孩子的注意力立马就会聚焦了。
三、从不懂到懂,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从不看到看,从不懂到懂,从不喜欢到喜欢,这种质的变化,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不要寄希望于看一次展都能完全明白。
“与天久长”这个展的优点在于:
1、文物众多,密度大,代表性强。
2、陕西各个文物单位的展品都有,省了自己到处跑的时间,而且听说是有的文物长期处于出差状态,即使到了本馆也很难见真容。
3、相比陕西历史博物馆来说,人要少很多。
注意:我是工作日去的,人很少,不过听说周末人很多很多,这个展是最近的爆展。
既然有优点,也说下我自己感觉到的一些缺点:
1、可能是因为展厅的限制,有部分展品都摆放在了一块,细节部分根本看不到。
2、说明牌太简略了,详细信息需要微信扫二维码查看,有些浪费时间了。
另外,还有三点注意事项:
1、展厅温度低,需要带外套。
2、展品布展在了楼梯左右2个展厅内,两个展厅进入都需要单独检票,出了一个展厅就不能再返回了,临时有事需要出展厅的话和检票员先沟通下,以防二次进入被拒。
3、有部分珍贵文物就展出几天(比如何尊、墙盘等到10月7日原件就结束展出),想去参观的尽早,免得错过了自己喜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