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为何那么容易被毁?

2018-07-11  本文已影响9人  Coco是我呀

最近,各类自媒体文章,MS加了“毁灭”二字,阅读量就可以十万+,于是,诸多“毁灭”系列轮番上演:

某音,毁了中国年轻人

上进心,毁掉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花呗,正在摧毁中国年轻人的生活

被“独立”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

如果毁掉一个人那么简单,生产一个产品就可以了,那为何政府不让这项产品消失呢?另外,毁掉一个人是短时间的,还是长期的?这个被毁掉的人,呈现什么样的状态?是自杀率提升了吗?还是其他?我们都不知道,年轻人可能刚懂一点世事,就开始被焦虑缠身,我要被毁掉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毁灭一个人的定义就是迈向死亡,如果符合三个条件,这件事情真的可以做到:1、隔绝的环境;2、恐惧的压力;3、剥夺希望而使之绝望

曾经听过一个实验:科学家用一个身体健康即将被执行死刑的死刑犯作为实验对象,把死刑犯的头用黑布套住,接着对他说:现在将用针刺入你的动脉,给你放血,最后,你会血尽而亡。事实上,只是用一根接着胶管的针头刺入该犯人的皮下,似乎很疼,但是并没有留血。然后,科学家用另一根水管接到水龙头上,让水慢慢的滴出来,滴到一个铜盘里,并控制着滴水的频率,并且让死刑犯感到自己的血正从他身上流出来。一开始比较快,渐渐的频率慢下来,直到最后没有声音。实验结束了,死刑犯也死了。拿开罩着他头上的头套,发现他双目圆睁,极度恐惧的表情。死亡检测出他是受到惊吓紧张而引发心力衰竭。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会发现死刑犯处于隔绝的环境中,被蒙着头,他只能忍受着自己内心的恐惧,没有人可以交流,也无法得知真实的情境;同时,耳边听到的水流声被他误认为是自己流血的声音,加剧了对死亡的恐惧感;他又被告知会因血流尽而亡,他被判了死刑,绝对没有生的希望,最后,他真的自己把自己吓死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无论是喜欢使用某音、马爸爸旗下各类产品,抑或是拥有“上进心”、“独立”等人格特质的这些人,要被毁掉,哪有那么容易?充其量只是浪费了时间,去娱乐,去消费而已。而,玩是人的天性,不劳而获是多少人的心愿,只是“超我”起了作用,让大家知道我还要遵循社会道德和准则,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这个社会充斥着焦虑,“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再见也不会说”,“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伴随焦虑,可能会让自己更加积极主动,优胜劣汰也是大自然的规律。只是,如果我们只想平凡的活着,那就让这些焦虑离我们远去吧。

一直记得奇葩说上“千年老二”颜如晶的话,她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而“没有上进心的时候也没错”这句话正是应该对她这样非常上进的人说的。她不敢投自己,因为她害怕看到上进之后的结果。她怕输,所以她退缩了。但是如晶一直在努力,于是,我们在每一季季中都能看到她。

她希望在她低落的时候,听到的不是“加油”,而是“你没有错。”希望那些对她满怀期待的人放过她,让她可以把上进心忘记一会儿,换成平常心,换成开心。

是的,第一名的位置虽然人人都羡慕,但是真的只有一个,曾几何时,我们忘记了,我们的第一大心愿,仅仅是健康和快乐。愿我们适度的娱乐,换我们一阵的开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