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滇——古滇国青铜文化(下)
七、“彩云之滇”展中其他一些有趣的展品
1、房屋模型铜扣饰
此房屋模型铜扣饰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M6,M6是西汉晚期的滇王墓。
它的背后有一个齿扣,应该是附属于某件器物上的装饰品。
房屋模型里雕铸了17个人,上层14人,下层3人,反映了滇人的干栏式建筑。所谓干栏式建筑,是为了适应多水环境,建筑分两层,下层养牲畜,上层住人,可以避免潮湿和野兽的侵害。
滇人的干栏式建筑最奇怪的是屋顶宽,屋檐窄,呈倒梯形,而中国传统建筑都是上窄下宽,屋檐张开的形态。现在中国找不到倒梯形屋顶的实例,但在南洋诸国特别是苏门答腊有这样的房屋,或许古滇国灭亡后,有部分滇人迁徙到此,保留了滇文化的建筑特点。
2、金腰带及圆形铜扣饰
圆形铜扣饰中央嵌红玛瑙,外圈镶嵌玉环和细密的绿松石片,部分绿松石已经脱落。
整齐细小的绿松石片呈现中间有圆孔的正六边形,排列成蜂巢的结构,装饰效果强烈。金腰带可以缝在皮革上,再通过孔扣与铜扣饰连接,是贵族奢华的服饰。
3、立牛曲管铜葫芦笙
这是滇人的吹奏乐器。
整体呈葫芦形,顶端雕铸一立牛。笙下部正面开五孔,背面一圆孔。
出土时笙腹内有残断的竹管痕迹,说明此笙原五孔处当插有竹管。葫芦笙仍然是现在云南彝、佤、怒、拉祜hù、傣、纳西、德昂等少数民族的重要乐器。
4、执伞青铜男佣
出土于西汉中晚期的江川李家山51号墓。男俑跪坐在铜鼓形座上,双手作持伞状,伞柄已朽。
他圆目阔口,魁梧有力,头梳魋tuí髻(用发带将头发束在头顶,结成鼓锤状的圆发髻,滇国男性发式),戴项链,肩披蛇纹披风,外束腰带,腹系扣饰,佩剑赤足。
他的后腰部鼓起,有认为是为了平衡重心,也有认为是衣服的内囊或者是特殊的服饰。
此墓为大型墓,持伞俑发现二件,形态相同,放置在棺的两端,可能有供养和导引神灵之意。俑是中国古代丧葬中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种随葬明器,直接反映着当时的丧葬制度和丧葬礼仪,同时也可看到古人的衣着服饰、生活习俗。
5、二人盘舞鎏金青铜扣饰
被蛇咬了还能跳的这么欢腾!
6、剽piāo牛祭祀铜扣饰
“剽piāo牛”是杀牛祭祀的典礼,近代云南的傣、佤、景颇族还有这样的习俗。
7、二牛交媾铜扣饰
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68号墓,反映了生殖崇拜,可能是在孕育祭祀中佩戴。
8、鎏金掳lǔ掠铜扣饰
此掳掠场面中,滇国武士获胜,一位穿高领甲,左手提人头,右手牵绳,其后拴着一个背小孩的妇女及一牛二羊;另一位肩扛靴形斧,左手提人头,足下还有一个被砍了头的昆明武士。
9、手形銎qióng铜戈
出土于西汉中晚期的江川李家山51号墓,这件戈做成手握短剑的样子,手及手臂中空,是纳入柄的地方,短剑是戈的援,援后部有一小圆孔,手背上有菱形纹,表面镀锡。
装饰效果奇特,应是专门的礼仪用具,这类戈仅在李家山墓地出土三件,极为罕见,显示了滇人奇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山西青铜博物馆“彩云之滇——古滇国青铜文化展”的介绍就到这了,展期到2023年8月13日。
文中见之,不如亲眼见之,来看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