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收藏简村消零派(洛九幽)简友广场

浅谈李太白

2021-06-24  本文已影响0人  亭台半壁流辉

最早接触到的李白是老师口中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洁易懂的语言后面满是想象力。没了解他之前,看着出镜率极高的月,觉得月亮一直羁绊着他,了解之后却才知道,只有月亮一直陪伴着他。本是月中神仙子,何故悄悄入凡尘?

翻开李白的一生,浪漫背后是隐不去的落寞,踌躇之下却又满是洒脱。

李白少时便富有才情,苦读诗书的同时还擅长剑道,立志要为江山社稷贡献自己的韬略。然而,李白生于商贾之家(又一说为胡人之后,或叛党皇室远亲),按大唐律例不得参与科考,于是李白只能走另一条路:干谒求官。

苏颋可谓是李白后来游历之行的导师。720年苏颋罢相,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白闻讯带上自己的诗文前往拜谒,苏颋看完称赞不已“天才英丽,下笔不休”,但是又说道“虽文采可观,然则风骨未成,宜继续努力,四方游历,增广见闻,将来必成大器,或可齐名司马相如!”

之后李白又去渝州谒见李邕,却并未受到重视,于是写下了《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一生都在了路上,游历名山大川,拜访名士和官员,却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即便在四十二岁受召进宫之后,也只是作为皇帝的御用文人被养在宫中,填新词以助雅兴,虽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但是越是表面上风光奢靡,越是让李白内心失落,孤独,大概是他内心深处的底色。

余光中在《寻李白》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可惜这盛唐却未能容纳李白的报国之心,玄宗对其爱而不用,奉旨填新词,这莫大的殊荣是对李白最残忍的讽刺。世人皆知李白好酒,可是醉倒朝堂恰似一种无声的反抗,或许在酗酒度日的日子里,李白才能借助酒精的麻醉让自己不至于对这个世界失望。牢笼里的金丝雀只有闭上眼睛才能放声地赞美森林。

终于,放荡不羁的李白终究是不适应宫廷的奢靡,被赐金放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还历历在目,诗人却再一次步入江湖。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表面洒脱不已,实际上内心有多少苦楚只有自己知道,之后写下著名的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官场之路不也是如此吗,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之后好不容易过上几天平淡日子的李白,却差点因卷入安史之乱而丧命。

时永王李麟欲自立,听闻李白之贤,便多次亲笔相邀,李白深感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于是入幕永王,尚未有任何作为,仅仅两月,永王便溃败于肃宗,于狱中被杀。李白以叛党之名入狱,所幸得郭子仪等好友誓死担保,才得以免除杀头,却被判流放夜郎。于中途遇天下大赦,得以重获自由。经此戏剧性的人生,李白作下《早发白帝城》,轻快的心情跃然纸上,让人为之振奋。

从后人的眼光看,此时距离李白仙去仅剩三年光阴,这三年诗人过得很平淡,经此一难,诗人看透了朝廷的纷争,渐渐平静下来,四处寻访故友,而每至一处都有好友亲切相迎,更有一些仰慕者慕名而来,推杯换盏之间,一位仙人缓缓消散于人世间。

纵观李白的一生从《大鹏赋》“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泰山之崔嵬,益举长云之纵横”到《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有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尽管此生不顺,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追求和骄傲,“我不弃世人,世人自弃我”尽管有无奈和心酸,但是李白始终初心不坠。也许在朝廷之上,他不为世俗所容,但在诗歌文坛之上,他却成为时代的标杆,言唐诗必言李白,仲尼已逝,世人为君长涕!

看到李白,时常会想起自己,虽才不足其万一,坎坷亦不及,但每忆风骨,时不能寐。盖先生千古,不亡于心。梦太白于仙山,躬身问曰:

少时有梦济天下,壮后无才善独身。

昂首有心山间月,低头无意天上辰。

他日再赋狂傲语,当笑今朝落魄人。

忽闻太白巡游至,愿提残笔问余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