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农场》杂感
2020-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铅笔芒种
终于把《动物农场》借到了藏书馆“我的阅读”里。
先看了电影《1984》,很绝望的结局,让人没有勇气去看书,虽然也知道迟早得把书翻开。转头先看了《美丽新世界》,科幻的外衣,当然,世界并不美丽。就是那时候,把《动物农场》列进阅读名单。
书借到了,还是没有立刻打开。
前天,被还期催促着,一气读完。其实阅读时间还充裕,是奥威尔讲的故事逗引着阅读欲望,无法罢手。
虽然是寓言体小说,却又有许多似曾相识的感觉。作家讽刺极权,影射是前苏联斯大林时期的政治,底本却是作家自己亲身参与的西班牙内战的经历。
中篇的容量,故事简洁,然而社会庞大,变革本身又非常复杂,寓言故事是难以全面呈现的。但是故事揭露出来的深刻性应当为人类警惕并记取。
奥威尔的两部“反乌托邦”作品在英语小说的排名都比较靠前。固然有作品力量的关系。但是,有没有英语世界意识形态的惯性使然呢?西方社会对社会主义向来是排斥的,对于和社会主义有所关联的事物也很难客观评价。他们对自家一向自诩的意识形态也未必认识清晰,今年的事情就是证明。社会主义自有优越的一面,我们要有这个自信。
抛开寓言故事的讽喻之意。人类要警惕的还是人性的某些弱点,尤其是贪婪和恐惧。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终我们一生,都要在克服弱点上努力。克服弱点,寻找人性中的光明之性,爱,勇敢,责任,慈悲等等,世界才有温度,人类才有动力于此生活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