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读书|教育实践中如何落实“遭遇”与“危机”理念?
康老师读书|教育实践中如何落实“遭遇”与“危机”理念?
学生方面
(一)打开阅读的世界
在学生阶段,为他们打开书籍的大门,让孩子进入广阔的阅读的世界,浸润在海量的诗歌、绘本、小说、散文、人物传记中,在书中,让学生领悟人生的哲理,结识优秀的人物,穿越历史的尘埃,反思当下的生活,提升个人的品味。
(二)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
做教师,要创造遭遇产生的条件,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让学生在多样的课程中,“遭遇”更多的世界,见识更多的知识。
(三)聆听窗外声音
如果有条件,可以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学生游学,走进历史古迹,瞻仰名人故居,见证文物宝藏……
行万里路,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文化知识,积累直观感悟。
(四)自主管理自我
“人只有通过危机——基本上没有其他途径——只有通过这种最大的威胁才能获得真正的自我,亦即获得一个稳定的、不受任何影响的、对自己负责的状态。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真正合乎道德人。”
危机是成长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成人不能包办代替。
作为教育者,可以在学生遇到成长中的的矛盾、问题、困惑、挫折时,启发指导他去直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可以帮助、提醒、指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解决,这样才能在出现成长危机中,不断超越,积累人生的经验,从而达到认识自我、成长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
教师方面
(一)不断遭遇,拓展视野
教师由于长期在学校的封闭环境中生活,思维、心理、视野易于陷入狭隘。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培养新一代的学生,必须不断去遭遇,拓展自己的教育视野。
多读书,多到外面去看看,不要把自己的视野陷入于一已、一校的小范围里。
不断遭遇的过程,就是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
这不只对教育有益,对个人生活也有益。
(二)直面困难,化“危”为“机”
做教师,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把它们看作“危机”,去直面去挑战,在战胜困难,超越危机的过程中,自我可会有所获益,有所成长。
我做班主任也曾经遇到过被质疑的危机,班级频频出现学生问题,校长多次找我谈话,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痛下决心,改变自己,整顿班级。花了一年的时间,把班级带出泥潭,成为优秀的班主任。
这就我个人化“危”为“机”的实例。
“遭遇”与“危机”,将是教育生活中的常态,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把不断变换的时事当作生命中不断遭遇的过程,把遇到的困难、挫折当作提升自我、成就自己的考验,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都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