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三月的一些思考
大家好,我是小北。
一分钟的思考抵过一小时的唠叨。
3月已结束,你过得还好吗?
这样的思考回溯反思记录,不知不觉已坚持一段时间。如果没什么特别变化,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所以,迟到早到早晚会来到。
题外话:4月伊始强对流天气,多地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为此我专门去详细了解了这类天气的形成原因以及危害程度。
一看一个不吱声,一看一个心惊胆颤,由此导致各种情绪飞舞,一时间还不好收紧,所以各位请多多注意,留意天气变化,注意出行安全。
关于“内容创作”类话题,讨论的人开始增多。
不可否认内容既王道。
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时候,不,应该是相当多时候好内容不见得会有好流量,人们早就习惯快餐式浏览,快餐式阅读,更多会在意爽点,快节奏的呈现,一本书一部电影最好能浓缩到几分钟的讲解。
或许对于“浓缩即是精华”的理解在不断刺激着大众,只是很多几分钟的讲解并不能真正地体现原作品的优秀。
而现代人又非常忙碌,客观上也没那么多时间去做一些事情,于是见缝插针似的利用时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体现了时间的灵活,碎片化模式让人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安排时间,以适应现如今快捷的现代生活。
例如在等车、排队或休息时,人们可以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完成一些简单任务或学习新知识。
而对于新知识的摄取,同时也是充满着不确定性。
因为许多的创作者非专业从业人员,其创作的内容往往掺杂着他们不多不少的个人情绪。这其实也再次告诉大家“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多么的正确。
一本书,一部电影不同角度的解读,理解,所展现出来的影响完全不同。
差异,就是这样产生。
这并不是坏事情,大家并不是一个模板出厂,有所不同太正常不过了,道理和观点本来就是越辩越明。
不能单纯概括好与坏,在我看来这是“有意思”的事情。
互相讨论通过不同人的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去看同一个内容会有意想不到的所得,这样就更加立体而非仅仅浮于表面的二元平面里。
对于立体思维不太好的我们来讲,可以归为友好范畴。
只是大家在吸收这些不同观点的同时需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觉悟,学会筛选相关内容,而不是盲从。
讨论,思考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不是我一定要驳倒你,你一定要驳倒他的硝烟暗战,而是我们坐在一起通过不同的碰撞找出最佳的优选。
哦~~ 这是一个颇为庞大的且有点难度的考验。
高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捷,也改变了我们的某些生活习惯,消费习惯。
当我们习惯了刷短视频,刷短剧后,就很难静下来阅读一本十万字+的短篇,更别说长篇小说了。而那些有点专业的书籍更是没有翻开阅读的勇气。
可见床头摆放的那本书,更多时候充当着哄睡神器的作用。
取标题,一直是我的一个痛点。
惭愧的是虽然我一直知道,但就是做不好。哎……
我真的感觉自己是一个非常容易给自己找台阶下的创作者,哈哈哈,这使我觉得更加惭愧了。因为现在我对于取标题这样头痛的事情,已经不那么头痛。
大有种打不过就加入的姿态,这其实很躺平,我并不否认这点,嘻嘻嘻。
全能型选手本就凤毛麟角。
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滴。
曾有段时间网络上标题党泛滥,现改进不少。这挺好。
想当初对于标题党也是深恶痛绝,但不得不说有些人取标题的确就能在一瞬间抓住人的眼球。
这就像美好的,丑陋的物品最为吸引人,而中间这一趴就显得平平无奇。
很难过。
但,却是毫无办法。
我们接着聊聊第一点,把内容稍微做一点延伸。
大家越来越快餐式的生活,越来越碎片化的生活,感觉开始于互联网普及到民用,智能手机产生并越来越普及,移动端设备,社交媒体的改变,人们打开了新大门,新魔盒,步步转变而来,接着又产生一系列不同于传统行业的新兴职业和服务。
信息差的产生,造就了一批先驱者。
不可否认科技在改变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问题。
在所难免,总会伴随附加物,也会顺带着一些无法预测,隐藏极深的坑洞。
它们有些是难以察觉,且具有一定迷惑性。
所以不断提高自身,保持一定警觉就成为长期且非必要的任务,不然就不会有诸多的感叹和无奈。
或许时间是很好的探索者。
关于这点,我们大部分人也许是到了一定岁数才开始有所领悟。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没到一定年纪,一定层次是无法真正理解或认同某些观点,吃亏绕弯在所难免。
跌倒爬起是勇气,最怕泥足深陷失去力气,去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始终都是白费力气。
人和事物都有其多面性,我们不能只是看到它向阳的一面而不重视它背阴的一面。
好比说一件事情只往好处讲而不讲坏处弊端。
这哪行,是吧。
而往往我们在听完或没听完好处时就已经嗨了,激情被点燃,情绪氛围烘托到位,有些事情就“水到渠成”,待到冷静回想已很难后悔。
更别提事后复盘分析。
不然则不会有如此感叹:“有些人18岁就死了,80岁才埋葬”。
一旦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期望,那跟行尸走肉有何区别,肉体和灵魂我们要同时拥有。
如若展开以上话题,那么每个人都是演说家,有自己的杯中酒以及精彩故事。
况且,把一只自由自在习惯飞翔的小鸟关在笼子里圈养并教会它你认为的所谓的生存技能,它将毫无生气逐渐失去生命气息,除非它一开始就一直被圈养。不然它要么一直想办法逃走,要么认命变得呆傻,要么刚烈反抗直至最后的一丝气息。
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但我们生活在这个迄今为止最好的时代,创造了许多父辈们无法想象无法操作的事情,见识了父辈们未曾见过的世面,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这个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参与其中,很幸运。
即便只能相伴一小程也是值得期待。
生活不能没有希望,不能没有期盼。
互联网的时代,快餐化的信息,碎片化的时间,会让我们偶尔觉得注意力过于分散,获取信息过于快速,而三天后,一周后就将翻篇。
一切又显得那么的廉价而缺少一丝意义。
同时,走过便留下痕迹,也说明互联网的记忆很难被抹去。
如何从一种模式过渡到另一种模式,其实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选题。
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搭上了这趟便捷快车。
某些走在前面的人早就甩开我们很远很远了,根本停不下来。而某些人在一开始就已经落下,很难追赶。
那就把目标放在自己身上,跟自己比较的同时再做外延,少内耗少欲望才能长长久久。
当你活得比较久的时候,在某个领域你就是专家。
走到最后,原来大家拼的都是谁活得久呀。
开始接触自媒体时,很多过来人就曾说过:确定一个领域创作后,外加沉浸深耕,方向不错的情况下,熬出来就是佼佼者。
虽然字数不多,但细细推敲还是值得回味。
自从互联网时代到来,大家开启另一层的虚拟身份,我感觉四周同时也充满着戾气。
从互联网出来进入线下世界,又会感受到一切是那么美好,戾气之力虚弱了好多。
原来“见光死”的光之护盾在破碎时,大家更在乎的是脸面呀。
当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想念一个人,只要条件允许,网络畅通,立马就能视频聊天。
我们需要辩证地去看待这个时代的某些变化。
戾气是有,无法掩盖,而正能量也有,同样也是无法掩盖。
这些行为的产生,并不是单独的某一个个体,某一群人去左右。
或许在某一个时间段某些会占上风,就像黎明前的夜空最为黑暗。可一旦有一丝缝隙,光明就会来到。
昼夜交替,四季更迭,自然也。
有些人进步慢跟不上则可以用以鞭策使其加快脚步,有些人进步太快也可以适当休息,调理身体用以下段进程的全力以赴。
有难度,有挑战。
活在当下,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和乐趣,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一些事情。
避免被戾气,被一些不良情绪影响。
但人性和情绪始终是被利用和放大的点,外加传播速度如此之快。
没法,我们的吐槽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改变某些状况。甚至早就被淹没得无声无息。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叫魂》和《乌合之众》关于群体,个体的故事。
当初的疯狂,最后成为故事。
犹如“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最终时间战胜了一切,有那么一点唏嘘和讽刺。
写在最后:
以上是一些想法,一些浅层的思考。
日子一天天过走完了阳春三月,迎来了人间暖阳四月天。
感谢看到这里的朋友们,以上祝好。
共勉。
Good Day
20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