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的“地域黑”,大国小国纷纷躺枪,国君农夫无一幸免
“地域黑”从来都不是现在才有的事,而是渊源流长,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普遍存在了。
当时,周王室衰微,各国纷争,诸子百家林立。人们不仅在军事上相互攻伐,在文化上也是充满鄙视之意。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纷纷躺枪。
宋国是周王室最为厚待的诸侯国之一,礼奉商朝宗祀,具有公国身份,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也是墨子、庄子和惠子三位圣人的家乡。然而,在文化典籍里,宋国却时常成为文人们调侃的对象。
宋国农夫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就把禾苗往上拔,因为揠苗助长,整个田里的苗都枯萎了(《孟子·公孙丑上》)。
还有一个宋国的农夫偶然间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便荒废田业,守在树下等待再来撞死的兔子(《韩非子·五蠹》)。
宋国学子三年学成过来,直呼母名,不以为耻,反而以“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振振有词(《战国策·魏三》)。
宋国的国君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在泓水展开战斗。强敌当前,宋襄公讲究“仁义”,“不击半渡之兵”,待楚兵渡河后再战,结果贻误了战机,大败受伤。
宋国无疑是先秦文献中愚人形象最为鲜明的一个,大凡宋国出现的地方都几乎与愚人打上了等号。然而,原因却不难理解。
宋国具有公国身份,也是春秋战国时代最后的贵族之国,在诸国眼中无疑是异类。除此之外,宋人保留了殷人先祖的诸多文化习俗,如善于经商、喜好饮酒,等等。经商的特长于当时的诸国都是格格不入的。如此,不黑你才怪了。
除了宋国,第二个时常被黑的国家就是郑国了。郑国是为郑重严肃忠孝仁义之国,文化礼仪同样发达。然而,到了诸子大家那里,郑国同样是被嘲讽的对象。“郑人买履”、“郑人争年”、“买椟还珠”等故事的主角就是郑人。
郑国被黑与宋国的原因不尽相同,除了文化异类之外,还与临近的韩国有关,尤其是韩灭郑之战,韩国的优越感不自觉产生。韩国的文化名人韩非子就写了很多关于郑国的段子。
春秋时期的地域黑,却非只有这两国,到了后期,强大的楚国、齐国以及北方的燕国,都曾成了被黑的对象,只不过没有郑国和宋国这么明显,估计这和两国的国力太弱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域黑”,与其说是刻意的抹黑,不如说是对一国历史文化的不认同,我们随便找一个案例都能发现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渊源。相对于古人的“地域黑”,现在人的则不那么明智了,以黑为黑,大都人云亦云,既没有什么根据,也没有什么高雅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