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印记:上海广富林(五)
文图/郭文
广富林的风墙金钟坮的警钟长鸣,警示着先人,也警示着后人。是呀!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是当代的重任。
肩负责任的我,又走进了“风墙”,准备寻找历史的印记。这一道道风墙足有二米高,墙顶上绿化茵茵,围墙内杉树葱葱。错落有致的风墙,组合得像个迷宫似的,但宫宫相互联通。它既是一组展览空间,也是广富林由北向南的观景眺望台。其建筑风貌取自松江元朝末期,一堵堵,一垛垛,大规模构造连成屏障墙,极具历史特色,也代表着历史的印忆。
转出迷宫,又上天牛桥。望着天牛塘静静的水面,听着传说故事,心里顿时开朗起来。
传说天牛下凡广富林后,每日耕田犁地后,卧水休息之地,称为天牛塘。天牛塘上长达106米的十九孔石拱桥,就叫作天牛桥。桥东的引桥处,有一根重达90吨的花岗岩冲天大石柱,称作天牛柱,也是栓天牛绳的柱子。天牛塘的北侧,是天牛坡,传说是天牛的牛粪堆积而成的。上面杂草丛生,芦苇悠悠,洒满的全是美好回忆。
广富林的天牛塘听完天牛桥的传说,再来讲讲梅花井的来历。相传太平军打败洋枪队,攻入占领广富林后,为解决上万士兵同时用水,忠王李秀成受梅花启发,命士兵开挖一大口外套五个小口的大井,状如梅花形,供众人同时打水,简单实用。后来后人加以维护修缮,上面建造了一个四角方亭,四周还筑起一米见方的储蓄水池,中间对口留出台阶,人可拾级而上井台打水。由此,梅花井成了广富林独有的记忆。
说到广富林的历史记忆,不得不说富林照壁的史记。富林照壁上刻有广富林和松江有史以来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记载。它充分展现了当年广富林“归舟浪横浦,点点十幅蒲”的盛世画面。两侧是文人题记和说明,字句镀金,阳光下闪闪发光,更能体现出广富林历史的辉煌。
历史如万华阳光,照亮着我的心房。初冬的骄阳,也温情地照射着贤妇的洒衣台。这贤妇的洒衣台,不是普通的洒衣台,是有来历的。先说明一下,古时的“洒”,是洗涤的意思。相传,广富林古镇上,男人外出居多,妇女留守,承担了全部持家护业的重任。明末,为报答贤妇们在家守护的辛苦,在状元桥边修建了专供妇女洗衣的石台,并取名贤妇洒衣台。
洒衣台旁边,就是晒书台也叫晒书石。晒书台由大块大块的花岗石铺成,高低不齐,但有层次感。据说晒书台与梅花井、三脚蛤蟆并列为广富林三宝。
广富林的富林照壁古时,此石台上有一块大如八仙桌,带有血筋脉络,平面光滑的奇石,上面还刻有蝇头秀字。石上雨水从不落地,雨停水就干。神奇灵验的是,那家小孩只要在石上玩耍过,将来不是成长为文人,便会成为武将。后来不知何因,石头沉于杜家浜浜底。后人就把失去晒书石的石台,叫做晒书台。
闻着书香,又踏入名士故道。故道上的盘石路,绿草满眼,苔藓丛生,走在上面很自然就想到广富林的名人志士。史料记载,从南宋以后,大批江南名人骚客,纷纷客居松江。因广富林人杰地灵,更是他们谈书论艺、赋诗作画的常往之地。或留下诗文画作,或慕名探访作客。为此,广富林文化遗址内,有许多条路名,都取之历代文人贤士的姓氏呢。
顺着名士故道,上了连接纤夫桥的岛状丘林,这里被称为“黑渡口”。古时,广富林天黑以后,街栅、河栅都会相继关闭,对进出的人和船只盘查严密。黑渡口起初是乡民偷偷进出车泊船点,后成为夜晚进出的固定摆渡口。改建后,黑渡口上建起一座古色古香的茶楼,供进出船客落脚休闲。慢慢地演变成商业化的观光厅,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游览观光。如果你不想喝茶,兴趣浓地爬上茶楼顶,富林湖的美景,就会尽收眼底,被你带回家。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