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矛盾如何影响孩子?
从本篇开始,我们进入了新的模块——家庭中的亲密关系。
当两个人的关系引入了孩子和原生家庭之后,亲密关系如何在更大的系统里运行呢?
这个模块,我们会学习如何处理孩子和伴侣双方的关系,家庭角色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婆媳难题的根源是什么。
本篇,我会给你提供一个特别的视角,帮你看清家庭中亲密关系的运行逻辑。
这就是三角关系的视角。
三角关系和三角化
家庭是亲密关系最重要的背景。我遇到过很多伴侣抱怨说:
“谈恋爱的时候,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的关系是挺好的,刚结婚也还好。可是等有了孩子以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开始急转直下。到现在,家庭生活越来越沉闷无聊,两个人也开始越来越没话说了。”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家庭事务太多,导致夫妻之间的矛盾增多,还是爱情本来就有它自己的保质期,夫妻之间逐渐陷入了7年之痒呢?
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看到家庭中亲密关系的一个事实,就是三角关系。
什么是三角关系呢?就是关系中的两人,通过引入第三方,来减轻关系中的矛盾和张力。
越是亲近的人,对彼此的反应越敏感。
在亲密关系里,伴侣通常是固定的两方,如果两人没有学会怎么处理关系里的矛盾,时间长了,关系的张力就会变大。那他们很可能就会利用第三方,来缓解他们关系的张力。
三角关系不只发生在家庭里,它是一种普遍的人际现象。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就算是最好的朋友,如果你要直接跟他讨论你和他的关系,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你很少跟朋友说:
“你最近做的这件事,让我不舒服。”
“你做的那件事,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通常人们会谈什么呢?
会谈第三者,会说:“某某最近怎么样了?”、“某某最近做的这件事很不地道,我最看不惯的是某某某的这一点。”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不只是因为八卦,而是因为人对关系是很敏感的,所以直接讨论关系,会有很大的张力,会让人紧张。
而谈论第三个人,既营造了一种“我和你在一起”的感觉,又不用去直面彼此之间的矛盾。
有时候,通过讨论第三个人,还间接表达了对彼此的态度,让人们在亲密和疏远之间维持着一个巧妙的平衡。久而久之,它就变成了人际关系的一种日常形态。
第三方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一件事。现在,很多人把工作当成了两个人之间的第三方。
经常有夫妻在关系紧张的时候,一个人就开始频繁加班了。这时候,另一个人就可以从抱怨对方,改为抱怨对方的工作:“你做的什么工作,天天这么忙!”
很显然,抱怨对方的工作,比直接抱怨对方不重视自己,张力要小一些。
而对方也可以通过工作来为自己辩护:“现在是工作正忙的时候,我有什么办法?”、“我不工作挣钱,我们怎么买房买车给孩子交学费?”
这样,本来很难开启的关于爱和重视的对话,就被包装成了更容易说的关于工作的对话。
除了和工作组成三角关系,出轨也会构成另一种三角关系。
有时候人们是借着出轨来告诉对方:“我觉得你不重视我。”、“如果你不爱我,会有人更爱我。”、“如果你不好好对我,我也有能力伤害你。”
当然,这是一种非常有破坏性的三角关系,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出轨的话题,这里就不多说了。
除了刚才说的两种情况,有了孩子以后,家庭中又会出现一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三角关系。
孩子是亲密关系里天然的第三角,孩子跟两个人都有关系,而且父母在情感上又是亲近孩子的。所以,当父母之间出现难以解决的矛盾时,父母最自然的反应是转向孩子。
这时候,也许家里的丈夫会觉得妻子对孩子的关心多了,对自己的关心少了,也许他也会失落,可是他也能理解和接受。这样,孩子自然就变成了缓解夫妻关系的第三角。
当夫妻之间说起孩子的时候,两个人都会滔滔不绝。可是当我说:“我们先把孩子的问题放下,先来谈谈你们自己”时,很多夫妻就会说:
“我们俩没什么好谈的,老夫老妻有什么好谈的。”
“我们俩大体上是没问题的。你就帮我们看看孩子的问题怎么办就好了。”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没问题,而是因为他们长久以来,已经把彼此的矛盾融入到孩子的养育中。
他们习惯借着孩子来表达对彼此的需要和不满,而不习惯去直接面对和解决彼此的冲突和矛盾了。以至于当他们要谈自己时,都不知道从何谈起。
而他们所谓的孩子的问题,却常常和这种三角关系有关,或者说,孩子是三角化的牺牲品。
什么是三角化呢?三角关系本身并不是问题,它是正常的人际现象。但是,如果在家庭的三角关系中,孩子总是被当作解决父母矛盾的工具,那就可以说这个孩子被三角化了。
孩子被三角化的三种情况
夫妻是怎么把孩子三角化的呢?有三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是,伴侣把孩子当作权力斗争的工具。
我见过一个家庭,父母经常吵架,吵得累了爸爸就经常借着加班不回家。而妈妈呢,自然就转向了女儿。她总是向女儿倒苦水,埋怨爸爸种种不好。
女儿一方面很心疼妈妈,另一方面,妈妈对爸爸的种种抱怨,又让她难以承受。所以妈妈一抱怨爸爸,她就会沉默。有时候妈妈看到女儿沉默,也会抱怨女儿不理解自己的苦心。
当我问这个女儿为什么变得沉默时,女儿说:“我也希望爸爸能多照顾家里,但是我很怕自己说了什么话,妈妈就会拿来说爸爸。”
这个女儿就是用沉默来反抗父母把她三角化,可是妈妈不知道这些。女儿不说话了,妈妈自然就变成了她的代言人。妈妈向她爸爸解释女儿的心事,经常跟爸爸说:“你连女儿的这点心思都看不出来。”
而爸爸甚至都没法好好跟妈妈吵一架。他不同意妈妈的说法,可是也不想伤害女儿,他想到的办法就只有远离了。
权力斗争的后果,看起来是妈妈赢了。可是,爸爸变得越来越疏远,妈妈变得越来越孤独,女儿变得越来越沉默,每个人都输了。
-
三角化的第二种情况是,伴侣把孩子当作沟通手段。
如果说第一种情况是父母用孩子来反抗对方,那第二种情况,就是父母用孩子来拉拢对方。
一些夫妻出现了矛盾,他们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时候,就会跟孩子说:“你去跟你爸说说。”、“你去跟你妈说说。”
他们知道如果自己去说,伴侣通常都不会听,搞不好还会再吵一架。可是孩子说话,另一半就会听。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他们的沟通桥梁。
可是桥梁也有桥梁的苦。我有一个朋友,父母关系不好,他就是父母之间的桥梁。
他说:他一方面不想承担这个角色,觉得很烦。有时候传话传得不好,自己还会被骂。
另一方面,他又很担心家里,总觉得如果他离开了,父母就不知道该怎么沟通了。他已经大学毕业了,却还惦记着父母的事。
我跟他说:“桥梁最大的问题是,它是被固定的,没有办法去找它自己的出路。因为桥梁知道,如果它离开了,桥梁的两头就会变成两座孤岛。可是,也许正是因为有桥梁的存在,所以这两座岛,不会去寻找新的沟通方法。如果没有桥梁,两个人就必须去面对彼此的问题,他们反而能够找到一种解决冲突的办法,无论这种解决冲突的办法是和好,还是最终决定远离。”
后来他决定不管父母的事了,也跟父母说明白了。很奇怪的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争吵以后,父母之间倒反而亲密了一些,沟通也更顺畅了一些。
- 三角化的第三种情况是,伴侣中的一方在情感上亲近孩子,疏远伴侣。
在有些家庭里,孩子会代替老公或者老婆的角色。久而久之,夫妻就不再需要对方了,两个人的感情也会变得越来越疏远。
这一点,我们下篇还会讲到。
听到这里也许你会问,如果我和爱人、孩子陷入了这样的三角关系,那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两个人的问题两个人来解决。无论两个人有什么样的问题或者矛盾,双方都需要尝试去沟通和解决。如果回避了矛盾,其实也回避了让彼此重新亲近的机会,而孩子就会卷入两人的矛盾,变成关系的牺牲品。
有时候,我会建议这样的夫妻每天专门留出半小时给彼此。他们在这半小时的时间可以聊任何东西,但就是不要聊孩子。最开始的时候,很多夫妻说不聊孩子就没什么好聊的。但慢慢地,他们会重新去了解和发现彼此。
思考
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是否有被父母三角化的经历呢?
你的感受是什么?
下篇
下篇,来讲讲家庭的角色,怎么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