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蝗灾,美国流感,新冠疫情还没结束,一种焦虑在蔓延
”冠状病毒,蝗灾,澳大利亚山火,菲律宾火山爆发,埃塞俄比亚鼠疫.…
公司付不出工资,房租不减复工遥遥无期,头发长了都没地方去剪…
超市粮菜洗劫一空,药店一口罩难求,网上预约团队百万千万...
生命在时刻受到威胁,一种情绪油然而来...”
上述文字的背后,传递着对未知的悲观,对明天的不确定,以及对眼前苟且生活的悲悯,这让人焦虑,让人有了莫名的恐慌感。因为焦虑,于是屯酒精,屯口罩,屯湿,买各种不知名的保健品和益生菌,包括有些人还在家囤上了米面油。好像自己不买不囤,就无法抵抗病毒的入侵,就无法应对未知的明天,就无法抵御灾难的来临,不买不囤,就无法安放自己那颗焦躁的心。
焦躁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了自由,焦躁是因为自己无法面对这个困境,焦躁更是因为盲目从众。
有很多心理专家都说过:如果一个人的人格不够独立,就很容易产生盲目从众心理,盲目从众会导致一个人不顾是非曲折盲目听从别人意见导致自己更加焦虑。可是人真的会盲目从众吗?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就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阿希实验”,来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在实验中,阿希要求在座的6个人,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在座的有3个人是托,所以做完两次正常判断之后,这3个托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真的参加实验的人就开始迷惑了,“我是该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实验最后的结果是盲目听从别人错误的意见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盲目从众的判断。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盲从,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为什么人们会盲目从众?人们从众是他们认为团体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遵循大多数人认同的是我们对信息的社会影响所做出的反应。可是盲目从众的结果就是,如果一个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独立意识,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很容易被消极从众心理影响,从而让自己变得焦虑、恐慌。
所以此刻,我们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人类历史上经历过那么多次的灾难,是不是都会过去,灾难过后,是不是都迎来了更好的生活,能让灾难过去,是靠我们所有人的信心。暂时的灾难也是未来幸福生活的拐点,既然未来需要信心,那宅在家的我们,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
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的提问说:疫情中的复工首日,你有怎样的感触?最戳心的一个回答是:“从来没有哪个时刻,像现在一样,让我感觉此前过得太敷衍。以后我要努力赚钱,认真工作和生活。”
是的,经历过生死与变故,你才能体会生活的真相。当你安静下来,你才能听得到心跳的声音。当日子被突然按下暂停键,当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你才会明白疫情、灾难,不仅是在改变世界,也是在改变我们自己,它让我们明白了如何才能不敷衍的生活:
1、要健康
人生在世,健康最重要。所以在家期间,也要坚持锻炼,把看负面信息的时间拿出来看一些健身视频,做些简单拉伸,跳一跳有氧操等等,锻炼不仅对身体有好处,对排解负面情绪也有很大帮助;
2、减少无用社交
和酒肉狐朋狗友,喝酒k歌到天明,负能量的朋友天天跟你抱怨,大量时间玩游戏,这些无用社交除了一时的爽,什么都带不给我们。所以现在,我们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给家人做顿好吃的饭菜,学一些新知识新技能,陪爱人好好说说话,指导孩子认真学习,和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让自己有更多正能量,才能让自己不盲从,不偏听。
3、一辈子太长要和相爱、有趣的人在一起
廖一梅在《柔软》一书中说:“人生在世,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解”。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你会变得爱笑,变得热爱生活,变得勇于尝试,慢慢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不迷恋深夜的酒,也不强求清晨的粥,岁月静好,只盼来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