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差点走丢,大家一定要吸取我的经验!(附详细防走失方法和三大防
01
今天晚上回我妈家吃饭,妈妈跟我说,差点把妍妍走丢,我的心里一咯噔,瞬间揪心不止。
我们跟爸妈分开在杭州租房住,我们带着妍妍跟婆婆公公住,我爸妈自己住,住的很近,差不多走路也就要五分钟。
过年期间,我婆婆回老家,都是我爸妈全天带娃。
最近,婆婆回来了,妍妍就又接回到家里。我爸妈有时候很想妍妍,下午会过去家里把妍妍接过去。
在爸妈小区门口有一间玩具店,妍妍每次过去爸妈家里,都会路过在那里玩摇摇车,还有挖弹子的游戏机。
今天出事就是我妈带她在玩具店,妍妍自己不会挖弹子,我妈就帮她弄,一转身几分钟的时间,转过来就找不到妍妍了。
当时我妈也吓的要命,还好的是,婆婆在玩具店隔了50米的卖菜的店铺里买菜。正好看着妍妍小跑过来,一把扯住,才没有发生什么事。
但是一想到真的要是走丢了,怕是天都要塌了,心里一揪一揪的痛。
小孩子好奇心重,看到好玩有趣的东西,可能不知不觉的就跑远了。最担心的是路上被人带走,那后果我真的不敢想。
真的当妈以后,慢慢的能体会到女儿真的是自己的命,那么可爱的小家伙,嫩嫩的笑脸蹭着你,软软的小手捧着你的脸叫“妈妈抱”,像一朵花儿一样的灿烂无邪。她不在的场景,我想都不敢想。
之前出的赵薇的电影亲爱的,老公看了,觉得拍的很不错,我却不敢看,我真怕自己看了会崩溃痛哭。也越来越能理解那些当母亲的在孩子发生什么事情之后,悲痛难过的心情。
如果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可能就是单纯的发泄,对看到的人没有任何作用。
所以遇到问题还得要解决问题,后文总结九大常见走失场所和三大防走失神器给大家,希望对需要的人有用。
这件事需要总结的就是孩子在6岁之前,都是走失的高峰期。这个时间,不管做什么,都要眼睛毫不停歇的望着孩子,这才是需要做的,提高谨慎之心。
因为是平常常去的地方,就放松了心情,以为她不会乱跑,有多少这种不小心和以为都是不止是走失,还有其他的惨祸的产生原因。
只有当家长的真的提高了自身的警觉性,才能防治儿童伤害的产生。
02
“我找不到我的孩子了”这对家长来说可能是最可怕的一句话了,简直就是噩梦!
仅仅是想到那种状况都让每个父母感到害怕,那种惊慌的感觉真是难以言诉。
父母可能首先会担心孩子是不是遇到危险或者被拐走了。
幸运的是,大多数时候,孩子们都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很快就找到了。但是也有找不到孩子的情况发生,这对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很多时候,他们仅仅是被什么有趣的事所吸引,短暂的迷路了,但是,仅仅是短暂的走失对孩子和父母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那真的是非常让人恐慌的经历。
孩子的确容易走失,作为好的父母,我们可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以下总结了九大最容易走失孩子的地方,分别是:
1、封闭式儿童乐园:
危险指数:两星
破解方法:在游乐场一旁陪玩,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
我也经常带妍妍去这种儿童乐园玩,看到有一些明显比妍妍大不了多少的孩子,旁边没人陪同,一个人在那里疯玩。
一般这种儿童乐园都是允许成年人陪伴进入的,很多家长觉得安心,就在旁边休息看手机,甚至于有的直接跑去就近逛街。
但是这个时候,如果小孩自行离开,或者被有心人带走,都是非常危险的,建议家长自始至终都站在旁边看着玩。
而且我带妍妍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小孩之间的冲突。像3岁以内的宝贝基本没有自行处理能力,以及冲突轻重的判断,很容易造成幼儿伤害,这种情况也更不能撒手不管。
2、超市·商店·便利店
危险指数:三星
破解方法:逛超市最好把孩子放在购物车或者婴儿车里,能走的孩子选择手牵手走路,孩子也不要离开父母的视线。
商场属于平常接触的比较常见的人多的地点,地理复杂人也多,而且吸引孩子的东西也比较多。
就很容易发生走失。家长接电话,或者选购商品的时候,很容易小孩会被东西吸引走,离开父母的视线。
3、电梯门·屏蔽门·手扶梯·自动门
危险指数:四星
破解方法:和孩子手拉手一起走,进出电梯用手为孩子挡门;搭乘地铁不要抢上抢下,尤其是人流拥挤的时候;教育孩子宁慢一分,不抢一秒。如果发生紧急事件,及时向工作人员求救。
一般遇上电梯的时候,或者地铁的自动门,都会发生孩子上去了,而家长没上去的话情况。
尤其是地铁拥挤的时候,家长一着急,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如果孩子比较小,那很容易发生走失事件。小宝宝没办法处理突发事件,就会比较被动。
之前看过一个绘本,是描述兔爸爸和兔宝宝遇上这种情况的处理措施,兔宝宝在下一站下车,找到一个相对比较靠谱的人,借电话打给兔爸爸。
这适合于会自己说话的大宝宝,小宝宝没有自己处理的能力,最好就是防止发生类似事情。
4、童车·学步车·摩托车后座·自行车后座
危险指数:五星
破解方法:放孩子在婴儿车的时候,最好扣好锁扣。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视线,买东西太多的时候,要找专人看护小孩。
有些妈妈去菜市场,逛商场,很喜欢把宝宝带上,自己选购蔬菜或者衣服的时候,会注意力分散。
这两个场合都是属于人多的地方,如果不注意,小孩很容易被别人抱走,这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最好把童车给孩子系上锁扣,尤其孩子睡着之后,童车也最好在家长眼前会比较合适。
5、路上·菜市场·小区门口·人多杂乱的公共场所
危险程度:五星
破解方法:看见可疑的人跟踪,不要搭讪,迅速离开或报警。
一般情况下,这几个地方也属于人多走失高发区,父母遇到突发的事件,要沉着冷静,先护住孩子。不去偏僻的小路,任何情况下都要牵着孩子防止走失发生。
6、公共厕所·商场厕所
危险程度:四星
破解方法:尽量把孩子带进厕所里,带在身边,叮嘱孩子不要走开。为了确保孩子没有走开,要不停的给孩子说话,问孩子一些简单问题,让孩子回答确保孩子还在厕所内,也让孩子听到妈妈声音保持安心。
其实厕所确实也是个走失高发区,一般孩子大一点,妈妈进去后,会让孩子在厕所外面等。这就给一些有心人了可乘之机,容易把孩子骗走。还有孩子等的时间长了,自己也很容易跑走掉。
我一般的做法是让妍妍跟进来,没太多人就保持开门状态,能让视线看着她;保持不了开门状态,就会把她拉进来跟我一起,并且一直保持沟通,跟她讲稍等等妈妈,一下子就好,她明白你的意思就会很乖。
7、步行街
危险程度:四星
破解方法:教育孩子走丢后要待在原地,找周围人或者警察帮忙,让孩子记住自己的手机号码。
一般在街道上人多容易走失,所以提前给孩子背父母的手机号码非常有用。而且在人流拥挤场所不好寻人,最好教给孩子一些常用的应对方法。
比如找警察,或者找工作人员帮忙,简单辨别他人的方式。
8、银行
危险程度:四星
破解办法:在银行取款一般不管在ATM还是柜台,注意力都会集中在办理的业务上面,会疏忽对孩子的监护。在进入银行之前,就提前叮嘱孩子不要乱跑,最好在柜台就让孩子跟自己坐在一起,在ATM办理取款就用手牵住孩子。
9、小区
危险程度:五星
破解方法:一般人容易对自己熟悉的地方放松警惕,自己的居住周围就算是一个。必须要盯住孩子,孩子去哪里必须提前报备。
对熟悉的地方放松警惕,丢失孩子后很久才会发现。有些家长把小孩带出去放在小区就不管了,自己玩手机,或者跟朋友聊天。但是小区,人多而且杂,会让有心人有机可乘。
另外,小区一个危险就是车辆,有很多在小区内开车不减车速,倒车不注意,拐弯的时候,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预料的危险。
03
另外总结了三大防走失神器,基本把某宝上的防走失的列表看了一个遍:
基础篇:链接式防走失设备
这种方法就是把孩子和自己牢牢拴住,说实在的,之前看到有人用,我觉得确实有点像遛狗。不过,在人多的地方,这种链接式设备真的很管用。链接式设备我仔细看了下分以下几种:
1、防走失牵引绳
防走失牵引绳主要是把父母和孩子的手腕绑在一起,优点是体积小易携带,不太限制孩子活动;缺点是有的带子很脆弱,容易剪短,不过后来出了钢丝防剪断款,不过很多孩子还是嫌限制自由,不爱带着,很容易限制。
2、防走失背心
防走失背心防走失背心,走失带的升级款,绑在孩子的胸部,比较牢固,优点是学步的时候还能用,属于一物多用型;缺点是限制孩子自由,一般过了学步期,孩子就可能不爱用了,这种也有可能会勒着宝宝,让他不舒服。
3、防走失书包
防走失书包这款是我买的,买来用的次数不多,基本有点闲置的意思。优点是颜值高,可学步用,可防走失,孩子背上也喜欢,不是像前两款这么像牵狗绳,孩子也会比较舒服;缺点就是稍微大一些,不便于携带,像我还有父母一辈,都有点嫌麻烦,用的几率少。
进阶篇:走失报警器
走失报警器防走失报警器的作用在于当孩子离开家长一定范围的时候,或者在家长找寻孩子等有需求的时候,能迅速通过大音量的报警起到提醒和震慑的作用。
如果孩子不小心跑出了家长的视线,可以通过手上的遥控器让报警器想起,迅速找到孩子的位置。
如果不幸遭遇到硬抢或者假扮孩子家人抢孩子的情况,也能通过让报警器的突然响起,起到震慑人贩子的作用。
这种目前某宝上的销量和种类都不怎么样,估计可能跟它的价格和作用成反比有关,优点上面说了,缺点也很明显,对短距离的走失有用,长距离的走失就没有任何用处,而且还不便宜。
高级篇:穿戴型智能定位设备
智能定位设备主要是通过在可穿戴设备里植入GPS定位芯片,然后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实时通过卫星定位查看孩子所在的位置。
身边有朋友买过这样的设备,也有朋友质疑这种产品的必要性,因为毕竟孩子走失的风险只有万分之一。
但为了这万分之一,是否有必要配备这样的产品。但我想说的是,即使只有万分之一,但这0.01个百分点的灾难降临到任何一个家庭,也足以击垮这个家庭所有的幸福。
目前这种设备有很多种,做成钟表式的,做成鞋子的,还有小芯片式的,可以用手机自动定位到孩子地点,个人觉得最好隐蔽点的,防止坏人把孩子带走后除去身上的东西。
上面就是因为我个人经历,翻阅网络及各个电商网站总结的一些防走失解决方法和防走失的物件,希望对那些在走失孩子的问题上有担心的父母一个小小的启发。
但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谨慎,谨慎,再谨慎,你我一起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