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者》嚼《水果硬糖》,成长的脸谱应成为剧情利器
两部美国电影,剧情,都是与人有关。这似乎是一句废话,哪部电影和人没有关系,刻画的是人物,展现的是人性,只不过有内容深浅之分。
太浅的电影,很容易看懂,比如华丽的动作片,唯美的爱情片,人物一出场说两句话,看他的装扮就知道什么性格,从头到尾都是这幅模样,所以才容易懂。
有些电影,人物就不那么脸谱化,或许是经历了某些事情发生了改变,或许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观众看清楚,甚至到结束,我们都读不懂这个人,这两部电影,属于后者。
先说夜行者,男主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胆大心细,从老本行转业到犯罪新闻报道。单看这两句话,可以预见男主在事业上的成功,具备新闻媒体报道者所需要的一切素质。
事实确实如此,从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受害者之后,尝到甜头的男主一发不可收拾。雇佣了小弟,总是能第一时间赶赴案发现场,在警察到来之前抢占新鲜的头条。
这是一个有关认真二字的电影,白天没事做的男主就在电脑面前研究新闻案列,晚上和小弟一起实地进行案发考察,以及短的时间获得了电视女新闻主编的青睐,这似乎在告诫观众,永远不要小看努力的天才。
本片厉害就在天才二字上。这个职业,碰上好运,能拿打钱,再加上洛杉矶犯罪率居高不下,从来不愁职业的稳定。能从竞争对手手里抢到头条,只有两种方法,要么永远比他快,比他大胆,比他更深入事件的真相,要么就把竞争对手干掉。
比他快?比他大胆?技艺的提高效率远远不如直接做掉对手,何况这还是一个看脸的行业。略施小计,男主就成了垄断的地头蛇。当然,无孔不入的男主自然不会放过这场意外的车祸,竞争对手更要报导,讽刺意味浓厚。
这个行业,最具价值的永远都是最真实的,第一手的,最有震撼性的独家新闻。男主曾经不止一次在警察面前赶到现场,哪怕破坏现场也要用最佳的镜头记录下人为的场面。
只因为更有价值,能拿更多的报酬,更能满足男主的征服心。见死不救?职业道德?那是什么,能吃吗?男主的眼中,从来都只有利益和野心,其他的都是虚无。这是一种天才或者说疯子的人格障碍。
新闻的底线,就是用来被打破的。不把那些束缚拿掉,永远别想做成行业的领头人,你不狠心,你不越界,就永远拍不出震撼的片子。普通人要权衡利弊,考量道德,对于天生有这类障碍的男主来说,这是他的一大优势。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有点太过偏执。普通人生活得也挺好,但是不狠心,不越界,普通人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原地跳高。男主从头到尾都是脸谱化的性格,冷血大胆,本片作为一部另类的成长片,看这类人如何翻江倒海,颇有趣味。
另一部水果硬糖,主角变成了十四岁的小姑娘。外表稚嫩,内心变态,这是萝莉为主角的基本定律。腹黑萝莉总是常见的,不然怎么和体力完胜的大叔进行斗争?
本片就是萝莉完爆大叔的复仇故事。一步步进行心理战术,用大叔先天轻敌的弱点,一招制胜。心理瓦解,事实瓦解,身体折磨,所有的一切都用上了,要的只是大叔承认自己的恋童罪行。
大叔的反应很普遍,什么拒不承认,花言巧语,无所不用,这是脸皮稍微厚一点的男人都有的反应。萝莉当然不会轻易相信啊,随便演个戏,看着面前的大爹一脸贪婪,随后又极其失落的表情,真是棒呆了。
这部片子最后获得了两极的评价,男性普遍认为女孩子太过残忍,而女性则力挺小姑娘。不论如何,男主的罪过不容忽视。我们尽管没有看到任何限制级画面,从语言脑补出男主的恶行,他确实十恶不赦。
最后他也在女孩的计谋之下自杀了。这个结局并不出乎意料,达成结局的手段倒是有些意外。一个深爱着初恋的男人,为了不让初恋发现自己的恋童癖,竟然选择自杀?
搞到最后大叔竟然是个初恋癖,为了能给十多年前的那个美好的存在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在尚有一线生机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这对萝莉来说当然是达到了目的,但对某些观众比如说我是有点失望的。
坐了牢,判了刑,毁了名声,但是能在最后时刻给打击自己的人沉重一击,光是想想就能让观众热血沸腾。但是这样一来就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难以收场,一个就是和价值观不符。
分析来分析去,到了最后才知道这不是什么萝莉复仇片,也不是大叔受虐片,什么小红帽战胜大灰狼,都是很表面的看法,骨子里,它就是一部纯爱片啊。
是什���57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