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后悔穿上白大褂

2025-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精进的医生

我的一位医生朋友,因为工作中一点小小的纠纷,含着眼泪对我说,他当时不停地向患者和家属鞠躬道歉,就差没有跪下了。他声音哽咽地说,自己真后悔当初选择了学医这条路。

想起《生门》这部纪录片里,李家福教授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们医护人员本该把全部精力和时间用在临床救治病人,或者钻研医学难题上,可现在却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耗费在处理医患关系上。

中国人口众多,医生数量相对不足,这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非常繁重。医生这个职业压力巨大,毕竟事关人的生命健康,绝大多数医生是不会怠慢患者的。除非是在他们极度疲惫,或者自己身体也不舒服的情况下,才可能会流露出一丝情绪化的表现——医生也是普通人,有血有肉,会累会痛。请不要把他们神化成“白衣天使”,他们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面对许多疾病,他们和患者一样感到无奈。他们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

我在想,如果真的能够回到当初重新选择,恐怕很多医护人员都不会再走上医学这条路。如今的医疗环境缺乏最基本的信任,不少人仅凭自己的片面认知就给整个行业贴标签,因为少数人的不当行为而否定全体医护人员的付出。许多医护人员的信念已经被现实消磨殆尽,他们不再争辩,不再试图证明什么,因为他们知道那往往是徒劳的,甚至可能招致更多的伤害。于是他们选择了默默承受。长此以往,到了某个时间点,可能真的没有人愿意学医了。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某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因被投诉“态度嚣张”而受到了处理。这个事件的处理方式,给人的感觉是医院在姑息、退让、息事宁人。管理者似乎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医护人员改进态度,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就能减少投诉。但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

从提倡“以患者为中心”,到如今某种程度上演变成“患者无理也要满足”,这实际上是医患关系被扭曲的警示。表面上看,这又是一起医生态度恶劣的案例,但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背后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困境。

国家卫健委一直强调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这个理念本身很好。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多医院却曲解了这一理念,变成了对患者不合理要求的无原则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专业权威和合理权益正在被一点点侵蚀。我们有必要为医护人员发声,维护医疗行业的尊严与底线。

医疗场所不是餐厅,医生不是服务员。当投诉者愤愤不平地说“医生是服务人民的”时,可能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服务”。医疗服务建立在专业知识和临床判断的基础上,首要目标是保障患者健康,而不是一味迎合患者和家属的所有要求。

比如在这次事件中,医生阻止家属陪同,很可能是基于保护患者隐私的专业考量;而所谓的“怼”,也许是对无休止无关询问的必要打断。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下,我们见证了太多类似场景:家属以“关心”为名干涉正常诊疗,患者以“消费者”自居挑战专业判断,医院管理层为“息事宁人”而惩罚恪守职责的医护人员。这种扭曲的医患关系,最终伤害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权益。

医护人员的不容易,远非外界所能想象。他们面对的是生命健康的托付,每天在高压下做出关键决策。一位妇科医生每天可能要接诊几十位患者,在连续工作数小时后,仍要保持高度专注和耐心,这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我们抱怨医生“态度冷淡”时,是否想过他们可能刚从一个危急抢救中抽身,或者已经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了?

更不用说,他们还经常要面对一些无理取闹的患者和家属:有的要求医生开出不符合临床指南的药物;有的拒绝必要检查却要求百分百准确诊断;有的甚至对医护人员拳脚相向。虽然相关数据有所改善,但中国医院场所的暴力事件每年仍有发生,而大多数医护人员选择了默默承受。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这很可能是因为医疗资源紧张导致的流程问题,或者是繁忙工作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疏忽。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个别瑕疵就否定整个医护群体的奉献与专业。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理解与尊重。患者应当信任医生的专业判断,医护人员也应保持充分的沟通和耐心。但和谐绝不意味着患者的一切要求都必须满足,更不意味着医护人员必须忍受一切无理行为。

是时候重新审视我们的医患关系了。从医院管理者到社会各界,都应当共同维护医护人员的合理权益,尊重他们的专业权威,保障他们的执业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留住优秀的医疗人才,才能让每个人在需要时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说到底,医生和患者本是同盟军,共同面对的是疾病这个敌人。当医学回归科学,当尊重回归专业,医患关系才能走出扭曲,回归正轨。希望有一天,医护人员能够真正专注于治病救人,而不用为医患关系耗费太多心力;也希望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理解和尊重医护人员的专业与付出。

这不仅关乎医护人员的职业尊严,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毕竟,在疾病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脆弱的,都需要专业、可靠的医护人员为我们守护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理性的医疗环境,这既是对医护人员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自身健康的负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