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长是因,功成名就是果 | 黄龚明

2019-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28089ea807ce

你好,我是黄龚明,一名广告从业者,这是我重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的第10篇读书笔记。

今天来看第十章,奥格威对年轻人的进言,怎样才能功成名就。

我想,没有人不想自己功成名就,没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2015年,毕业那会儿,我一心想着,要成功、要成名、要赚大钱。

现在看来,这是自己“嫩”的表现。具体则“嫩”在,只想着结果,没有想着原因——我到底想干什么、准备为社会贡献什么。

一、志有定向。

奥格威写到,年轻人要有大志但却不可咄咄逼人,以免引得你的同事对你群而攻之。

8月底辞职后,我先读了两本书——《华杉讲透论语》、《华杉讲透大学》,其中学到两个重要的道理:志有定向和学会接受。

奥格威说年轻人要有大志,实际上,是每个人要审视自己的志向。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志向,等于不知道自己这辈子到底干什么。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就会处于左右摇摆、焦虑、迷茫的状态。

如果把自己的志向定在赚大钱——就像毕业那会儿的“我”,这是最差的结果。

因为一心想赚大钱,注意力就全集中在哪个路子可以赚大钱,而且越快越好。

有句话说,成功靠积累。

更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干什么,然后在这条路上持续积累,每天反省自己干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我只盯着自己看,不在乎别人。

万一我最后没有功成名就呢?

学会接受!

为什么要学会接受?

因为我知道自己最差的情况是什么,然后问自己能不能接受。自己能接受,意味着如果努力了一辈子,也只比最差情况好那么一点,那我也是进步了,有收获了。

二、压倒性地投入时间

关于这一条,奥格威写到:

  1. 克劳德霍普金斯把自己的成功之道,归于他比其他的文案撰稿人工作的时间长两倍。
  1. 衡量一个年轻人的能力和抱负,方法之一是看他如何利用他的假期。

不争的事实是,假设效率相同的情况下,多投入2~3小时时间是比不上多投入8小时、12个小时的。

所以,不是多花一点点时间,是多花一整块时间,压倒性地投入。

我的做法,是碎片化时间休息,整块化时间学习。

比如在5分钟、10分钟的空隙中,就尽量不刷手机,保持休息状态,主动让大脑不处理任何信息。

然后,在计划时间内,做完某一件事情。

这很像windows里的碎片整理程序,把零散的文件集中、归类,优化整个磁盘空间。

可以想象,一个杂乱而碎片化的大脑,运行效率肯定低。

3. 深入学习,成为专家

什么样的学习才算深入学习?

奥格威说,如果你主管一家经营石油的客户,那么你就要

你会发现,不是要了解,而是彻底弄懂。

我喜欢和成长型的人交朋友,因为他们身上有两大特质。

一是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

二是因为心中有疑惑,没弄懂前浑身不舒服,一定要找相关资料去弄懂它。

我认为,成长的标志,是你能理解复杂的事情,同时能解决越来越难的问题。

如果我永远逃避困难,优先选择处理简单的事情,那么同样是10年,我是水平线零成长,别人是指数级上升成长。

以上是我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第十章,“奥格威对年轻人的进言,怎样才能功成名就”的收获,下篇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