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书影

中国佛寺建筑

2019-02-20  本文已影响11人  南有乔木殷其雷

佛教从汉代时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大地上广泛传播,并且逐渐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佛教的建筑形式主要有石窟,佛寺,佛塔等。

石窟这种这种早期的佛寺形式起源于印度。石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精舍式,形状为方形,正面开门,其余三面开小龛,僧人于龛中修行;一种是支提窟,在中央立佛塔,僧人在塔前或四周拜佛。佛教因中国的对外贸易而传人,因此中国的石窟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中国有名的石窟是甘肃敦煌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在唐武宗时期发生了历史著名的“会昌”废佛事件,因此中原地区的石窟建设转向南方发展。在南方有名的石窟有重庆大足石窟、云南大理剑山石窟、杭州飞来峰石窟等。在众多石窟中敦煌石窟开凿延续时间最长、洞窟数最多。学者研究发现,在敦煌石窟中的塑像与壁画上的人物造型都经历着逐渐由印度波斯的形象装饰向中国本土的审美形象转变的过程。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沿着山峦开凿,绵延一公里,有大型石窟数十个,佛像数量更是众多。由于佛像是在山上开凿雕刻,因此这些石窟中的佛像体积硕大,其中云冈石窟的佛像最好有16米多,龙门石窟的佛像最高有17米多。在中国境内最大的佛像为乐山大佛,其高71米。

佛寺可能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建筑相融合的产物。中国最早的佛寺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由于佛教在中国的快速传播,而短时间内不可能建造大量的佛寺,因此出现了佛教借用中国本土建筑(四合院)弘扬佛法的情况,从而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寺。四合院中的前堂可用作供奉佛陀的殿堂,前堂后的后室可用来作为讲堂和藏经楼,两侧的厢房用做禅房和斋房。具有这种布局的佛寺有河北正定北宋时期的隆兴寺、浙江宁波宋朝时的保国寺。中国的佛寺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完备的布局。一座完备布局的佛寺,前为山门,门后为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中央为大雄宝殿或观音阁,后为法堂和藏经楼阁,禅房与斋房分列两侧,山门内左右两侧有用于报时的钟楼和鼓楼。大雄宝殿为佛殿的一种,佛殿内供奉佛陀(前世佛迦叶佛、现世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和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随着历史的发展佛像越来越大和佛殿建筑业越来越高大。如山西应县佛宫寺、正定隆兴寺大悲阁、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承德普宁寺大乘阁等。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多,且名山大川之内环境清幽适合僧人修行,因此许多佛寺建在山川之中。在中国大地上逐渐形成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佛寺建在山林除了山林环境清幽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佛教僧人不依靠化缘为生,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为了拥有自己的土地从事生产因而选择把寺庙建在山林之中,这样可以避免与百姓争夺土地,他们也可以避免朝廷的赋税和兵役。

佛塔是佛寺建筑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佛塔最初的用途是用来埋葬佛骨舍利的,但当他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形状也得到了中国人的改造。改造后的佛塔高大雄伟,下为重楼式结构,上为窣堵坡安放佛骨舍利。中国佛塔的形制主要有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缅式塔。山西应县木塔(木结构)、西安大雁塔(砖结构)、苏州罗汉院双塔(砖结构)、泉州开元寺双塔(石结构)、北京香山琉璃塔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的第一层加高,以后各层压低,从而是个层屋檐相对密集,称为密檐塔。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北魏,12边形)、云南大理崇圣千寻塔(唐朝,四边形)、北京天宁寺塔(辽代,八角形)。喇嘛塔是藏传佛教地区盛行的塔形,由印度、尼泊尔传入。其塔形下层为须弥座,坐上为平面呈圆形的塔身,其上为多层向轮相叠,顶端为塔刹。其代表有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北海永安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分为上下两部分,下为矩形宝座,座上立着一大四小,大者居中的五座小塔,分别供奉佛教密宗金刚界五部主佛的舍利。北京西郊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明代)、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清代)。缅式塔的代表是云南景洪曼飞龙塔。

中国佛寺建筑有重要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