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青春期尝试
妈妈发现,10岁的女儿最近好奇心大发,剪刘海,打耳洞,没做过的都想试试。
还把自己的兴趣班梳理了一遍,要停掉其中的三个,说是没有发展前途,至于上什么,还要仔细考虑。
勇于尝试是好事,可尝试失败了遇到挫折了咋办呢?孩子的刘海就剪了个豁口,虽说到理发店修理了,可孩子的情绪还是低落了好几天。
妈妈担心呐。
![](https://img.haomeiwen.com/i3199220/55441bfd881725b0.jpg)
当我听到10岁的孩子打耳洞的时候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孩子好奇心真是挺大的,如果是我的女儿,我肯定不会答应。
剪刘海、打耳洞,这都是爱美之心的体现,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孩子式的好奇了,而是一个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性事件。
青春期之前,孩子的美和个体卫生一般都是由妈妈负责,该洗澡了,该换衣服了等等。虽说孩子也会有自己的主意,比如我喜欢粉色的裙子,但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她不会考虑别人看了有什么感觉。
而青春期的爱美,就有点“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了,她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很希望别人夸她、赞美她。在这之前还有一步,孩子如此的打扮第一个观众其实是她自己,这时候的孩子会不停的照镜子,会不停的拿手捋她的刘海,自我欣赏,甚至会默念——怎么就这么好看呢。
用专业术语说这是孩子在建立自我认同感,就是觉得自己好,自己认可自己。
梳理自己的兴趣班,做出决策并给出自己思考后的理由,则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迅速成长,她想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这种转变是巨大的,也是很多父母最不适应的,因为他们感受到的是孩子不听话了—一个统治者最怕的就是有人夺权。
与孩子自我意识迅速成长相对的,是孩子的实际能力增长缓慢,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脆弱。眼高手低,成功了就兴奋,遇到点儿挫折就郁闷,是他们的常态。
父母怎么引导合适呢?
孩子提出一个想法后,父母首先要判断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如果认为不可行,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分析并得出不可行的结论。用批评等方式强行阻止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认为可行,就要引导孩子去考虑如何一步一步的落实到现实的行动中去,找到有效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想剪刘海?可以啊,那你知道怎么剪好看吗……如果万一剪坏了,你能接受吗……有补救的办法吗……
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常态,也是促进孩子思考、锻炼孩子能力的绝好机会。如果第一次尝试就完美顺利,那才是不正常,除非一个人从80岁倒着往回活。
父母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引导、帮助孩子去做更多的尝试。
孩子青春期的探索范围,可能会决定她一生的生活边界。
蓬勃育儿社,应对有方,育儿不愁!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