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当代日本

东京城市见闻

2015-10-04  本文已影响653人  witmin
东京晴空塔

9月25日,第一次去日本,自由行,走了三座城,东京、京都和大阪。

先说说东京。

要知道几个月前东京成功申办了奥运会,本以为在这座城里,能够看到如当年北京申奥成功那般的喜悦。可惜在这座城里呆着的3天,从未见到过我能识别的任何和奥运会有关的宣传海报。也许是此次奥运会会徽设计涉嫌抄袭,让日本人不再视此次盛会为荣,反以为耻。又或者是奥运会对普通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魅力,不过是政府提高城市曝光度而采取的烧钱手段。再可能是政府已经没有那么多的经费,在公众的视野里大费周章,大放广告。举办奥运会的权利被你申请到了,那就是你的,民众通过媒体也能获悉,就不要投放那么多没有实质意义的广告了罢。

如若习惯了香港岛上林立的摩天大厦和装备齐全色彩缤纷的香港地铁站墙体。那么到了日本之后是会有落差的。这座城市的天空很干净,空气也很干净。但是很难见到那么密集高耸的办公楼,更别提住宅了。

机场附近的铁路站台没有护栏,可以看出岁月的痕迹。月台的道路有点狭窄,也没有香港那密集的地面排队区划线和不断重复的三语安全信息播报。只有在列车即将到站的时候,才有报站音。

成田机场的火车月台

至于地铁列车,看起来也有把年纪,但跑起来的速度真是飞快。

早上九/十点左右,空无一人的千代田区马路

东京的人没有我想象的密集,周末和平时走在神田区一带的马路上,都没有太多的人。这里有人走路,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也有人开小车,但数量都是熙熙攘攘,没有香港也没有内地的一二线城市那么密集。

从上野公园一路逛到东京大学,在一座古老的回旋楼梯老建筑里,我们找到了那里的食堂和学生会活动室。可惜食堂已经收工,只能看到空荡荡的座椅和取餐台。这座老建筑里,不停地走进走出许多看起来是教授模样的人。进出的学生不少都背着小提琴、萨克斯或是大提琴,迎面而来的满是浓浓的西洋艺术气息。那些教授们和我们一起走进这古建筑,发现食堂已经打烊,他们并无失望,继续开心地聊着天,去往另一个方向。经过他们身边时我在想,他们中的谁是不是曾经发现了什么,然后改变了世界。而此时的他们,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蔼、喜悦和平凡,感觉很亲切。

上野公园附近的不忍池,可以在这里玩传统的天鹅脚踏船和手划船

东京许多古朴的建筑,少有建筑工地。即使有,那建筑区也被包裹地严严实实,少有扬尘。走进大路边上的小巷,全是一座座的小楼。没座小楼的结构样式都不同,看起来不算整齐。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和其他一切可能的地方摆上几盆植物,或是种上藤蔓,任大自然环绕。东京住宅区小路边的电线杆许多是立在路边,电线是从天上走的那种。在国内的许多城市,这样的电线杆可能会因为不美观和可能的安全隐患在修路的时候被转移到地下。东京显然没有急于改造这些电线杆。

东京大学,许多带有欧式风格的建筑

很多时候我会以为美感是需要风格统一的整齐建筑来实现的。但日本的建筑不是这样,同一种色调材质的联排小楼,没一座都被刻意设计成不同的结构格局。这里的建筑没有那种通过重复的形态造就的形式美。眼前是各式各样各种材质各种颜色的楼。而且色彩大都是白色、米黄色、咖啡色或是木色。虽然不一样,但一座座房子都盖得清清楚楚,比例协调,外墙都干干净净,有一种哑光的纯净。相比之下,国内的民房就少了这种美感。

大马路交汇形成的区域里大都是管穿着小路的居民区,老式电线杆依然可见

这里罕见沃尔玛那样的大超市,便利店比的服务比香港的便利店还要高级。

日本的地铁站员工数量看起来比香港少很多,除了少数几个站的月台,几乎没有那么多的工作人员站在列车口指挥。不过日本的人流密集度明显低于香港许多。也许是密集的地铁线成功地实现了分流。不过这密集的地铁线在换乘的时候也着实复杂,常常会出现需要先出站再走好长一段路才能到达目标月台的情况。如果对于地图和指示标识的理解不是太好,很容易走错路。许多进站口和出口是没有自动扶梯的。

东京大部分地铁的进出口处只有楼梯,没有电动扶梯

正如曾经媒体里报道的,日本的路边是没有垃圾桶的。那么垃圾怎么办呢?随手拎着吧。

日本是很讲究垃圾分类回收的国家。普通居民每周只有在指定的日子才可以扔指定的垃圾在门口,会有统一的车来回收。那些商店是可以每天都丢垃圾的,所以商店、便利店里可能能找到垃圾桶。卖饮料的自动贩卖机旁边大都有专门扔塑料瓶和金属罐的垃圾桶。据说只有流浪汉可以在路边捡垃圾拿去卖。

东京千代田区的垃圾分类回收时间表

这座城市还有许多不同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地方。建筑和马路不比国内的二三线城市新,但是公共交通够发达。房地产中介的密度大大低于国内一二线城市。大多数时候会感觉路上的行人甚少,叫人心生人都藏到哪儿去了的疑问。我只能猜测,这里的人均生产力水平是很高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