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想法简友广场

「 正面管教 」——惩罚孩子会如你所愿得到一个听话的孩子吗?

2019-07-30  本文已影响70人  我是果果老师
「 正面管教 」——惩罚孩子会如你所愿得到一个听话的孩子吗?
有很多人觉得严厉和惩罚是很管用的管教方式。

对此简·尼尔森说:“我同意,我永远不会说惩罚不管用。”

从立即制止不良行为这一点来说,惩罚确实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惩罚的长期效果是什么呢?我们不能被短期效果所愚弄,如果惩罚的长期效果是负面的,它还是我们需要的管教方式吗?

惩罚的长期效果: 四个“R”

01.愤恨(Resentment)

孩子的内心: “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02.报复(Revenge)

孩子的内心:“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03.反叛(Rebellion)

孩子的内心:“我偏要对着干,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04.退缩(Retreat)

“偷偷摸摸”孩子的内心:“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自卑”孩子的内心:“我是个坏孩子。”

这四个负面效果你能想象或者理解吗?你设想一下,在你的童年,如果有人对你使用了惩罚的手段,你会不会出现以上四种心理活动?当我们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思考时,我们总是能非常清晰地明白这一点的。

孩子在面对惩罚和否定的言辞时,在内心里已经进行了这些决定,虽然他不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决定了什么,但这些对惩罚的心理活动会成为他的潜意识,从而影响他未来的行为。

例如,有的孩子在潜意识中认定自己是一个坏孩子,就会继续扮演“坏”的角色,他内心会想,“你说我坏,我就会给你看”。而有的孩子潜意识认为自己是坏孩子,却可能会变成一个讨好者,通过一些表面的言词和行为,去寻求别人的认可。

那么这样负面的长期效果是我们希望孩子养成的吗?当然不是!所以我们不能被惩罚的短期效果所愚弄。

「 正面管教 」——惩罚孩子会如你所愿得到一个听话的孩子吗?
打破习惯性的说教和指责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严厉说教和指责。似乎不严厉孩子就永远无法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这样的场景,在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之间频繁上演,现在“不能体罚孩子”已经是社会共识了,这是教育上极大的进步!对孩子的管教都只能用语言教育了。反思一下,我们严厉说教了,就能带来我们想要的效果吗?

闭上眼回想一下,你自己上一次被羞辱和不公正对待时的感觉吧,当时你有合作的意愿吗?想要表现得更好了吗?

闭上眼回想一下,小时候的某一次别人想通过言语刺激你,来激励你做得更好,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面对别人的否定,你是否觉得更想要放弃努力或者是掩盖错误,以免将来再受羞辱?或者你是否想舍弃自我去讨好别人?

我自己把以上这些场景都进行了回忆和设想,我觉得,没有一次负面言词能让我从中感受到激励。

你的孩子被惩罚时也是这样的心情。基于这样的心情所产生的感觉和潜意识,孩子们不可能形成积极的人格。

放弃惩罚,学会正面管教

惩罚或是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但其代价是什么呢?大量案例告诉我们,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这两者都不是作为父母希望看到的。

而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责难、羞辱和痛苦作为激励手段去刺激孩子。正面管教的目的在于获得积极的长期效果,以及立竿见影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也许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正确理解“管教”的定义是什么,很多人把“管教”和“惩罚”划等号,或者至少相信惩罚是有助于达到管教目的的一种方法。

“管教”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或“受尊敬的领导人”。

孩子们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必须学会自律。而不论惩罚还是奖赏都来自于外在的控制,孩子行为的判定者是他人而不是自己。当孩子们依靠这些“外在控制”的时候,是大人始终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而不是自我负责。

大人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这是谁在承担责任呢?显然是大人!那当大人不在场的时候,孩子会自觉地做到吗?显然,孩子仍然没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家长却意识不到,自己正在通过将奖励和惩罚训练孩子的不负责任。

「 正面管教 」——惩罚孩子会如你所愿得到一个听话的孩子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