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十八回简析
本回故事概要:
宝玉听了黛玉吟唱的《葬花吟》后,不禁也悲哭起来,黛玉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又要躲开,被宝玉追上追问缘由。黛玉说出那天被拒之门外的事情,宝玉道出衷肠,并解释清楚,二人消除了误会,和好如初。
冯紫英请宝玉等人聚会,众人唱曲作乐。席间,蒋玉菡与宝玉互有好感,借着出席解手的功夫,两人交流了一番,得知蒋玉菡就是琪官后,宝玉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当做见面礼送给琪官;琪官为了回礼,便将北静王所赠的汗巾转赠给了宝玉,还让宝玉解下身上的汗巾(袭人的)给自己戴,宝玉回家后被袭人责怪。
元妃给众人赏赐之物,只有宝玉和宝钗的完全一样,黛玉不悦,宝玉百般解释心里再无别人。宝玉见到宝钗,要看她的红麝串子,宝钗褪串子,宝玉看得出神。宝钗含羞而走,却被黛玉看见,黛玉用手帕打宝玉,取笑他是一只“呆雁”。
本回不得不提的就是“女儿令”了,下面我们简单说一下:
贾宝玉、薛蟠等在冯紫英家宴饮,宝玉突发奇想说要发一新令,规则是这样的:“每个人都要说悲、愁、喜、乐四字,还要说出女儿来,并且注明这四字的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的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我们先解释一下里边的几个关键词:
“门杯”是放在各人面前的酒杯,代指杯中酒。
“酒面”指饮门杯之前所行之令,此处即唱一个“新鲜时样”的曲子。
“酒底”:每行完一个酒令时,饮干一杯酒,叫“酒底”。
“席上生风”:借酒席上的食品或装饰等现成东西,说一句与此有关的古诗或古文。
这个要求确实不低,需要一些文化底蕴做基础,而且还得能说会唱。这不薛蟠就准备打退堂鼓了,不过被歌女云儿给说服了,只得硬着头皮参加。
另外,在酒令中,“喜”、“乐”大多只是“女儿”眼前生活情景的反映,是陪衬;而“悲”、“愁” 则基本是与后来的故事情节发展相关,且藏有深意的。
因为这个新令是宝玉提议的,所以他第一个说: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这里边的“喜”和“乐”似乎是宝玉经常看到的女儿们的日常情景,黛玉还有丫鬟们对镜梳妆时,宝玉是经常在身边的,还会偷吃她们的胭脂。荡秋千也是古时女子们经常玩的娱乐项目,所以宝玉自然而然地写了出来。
而“悲”和“愁”则是作者对宝玉日后的生活所埋的伏笔,因为后来的宝钗就经历了“守春闺”,宝玉出走后,估计她内心的想法可能就是:“悔教夫婿觅封侯”。
唱词是将悲、愁、喜、乐场面展开来具体描写,可能是用当时流行的曲子填词进去的, 可惜我们已经听不到具体是怎么唱的了,仔细想来应该是既好听,又带着淡淡的伤感吧。
宝玉给出的“席上生风”的诗句是:“雨打梨花深闭门”,出处应该是秦观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这首词也是写女子守空闺,迟迟等不来丈夫回家。和宝钗日后的生活很符合,也应该是一处伏笔,悲愁喜乐令词、唱曲和出处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也暗示了宝玉弃宝钗为僧的真相——以“仕途经济”那一套来“讽谏”宝玉的人,终至使宝玉憎恶而与之决裂。时曲只从女儿悲愁来写,大概也是暗示将来结局以悲愁为主吧。
接着是冯紫英,他说道:
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
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
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
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
大胆猜想一下,冯紫英日常生活中可能喜欢斗蟋蟀玩,所以乐事儿写了这个。另外三个可能是作者描写的未来场景。有人根据这回的酒令推测史湘云后来嫁的就是冯紫英,不过我觉得证据不足,所以不赞成如此果断猜测。
冯紫英的“酒面”幽默风趣,他给的酒底是“鸡声茅店月”,出自温庭筠《商山早行》。
歌女云儿是陪客,她的令只陈述自身的日常生活和不幸遭遇。而她与史湘云名字相同,可能也是在影射史湘云的结局。
至于薛蟠的那一套最能反映他的低俗品味和不学无术,简直就是一个古代版的荤段子。
最后来说说蒋玉菡的: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这个大概是写的袭人,“灯花并头结双蕊”是说袭人一生中有两个男人,他和宝玉有夫妻之实,后来又嫁给了蒋玉菡。“夫唱妇随真和合”应该是指他们婚后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
这也是和他给出的酒底“花气袭人知昼暖”相吻合的。
正是一次酒令让蒋玉菡知道了袭人这个大丫鬟,又是一条腰带把袭人和蒋玉菡阴错阳差地捆绑在了一起,才有了一段谁都料想不到的姻缘。
综合来说,书中这一段情节主要是写“富贵闲人”们放荡生活的一个侧面。
通过宝玉所结交的人,作者揭示了当时与上层人士生活联系着的都巿中淫靡逸乐的社会风俗风气。其中所有的曲令都各自切合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和教养,可见作者平时所熟悉的生活面也是很广的,描摹的本领很高大。
另外,作者虽然对酒令的场面作了维妙维肖的仿真描写,同时又对此类淫腔滥调加以嘲弄。这些曲令不管说什么也罢,只要“押韵就好”,有的内容之龌龊混账,实在无异于“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
关于红麝手串和金玉良缘,其实我个人觉得,就此时的宝钗而言,她还是不太动心的,你看她“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就能感觉到,她此刻还是没有动嫁给宝玉的心思的,或许只是有好感但还能克制。
因为此时她入宫的希望还是不小的,而且她也看出来了黛玉和宝玉之间关系不一般,目前的她可能还不太想淌这个浑水。
至于元妃给她和宝玉的礼物一样,可能是有撮合或者暗示的意味在里边,因为她自己的婚姻也是一种联姻,所以她是赞成这种强强联合的,相比宝钗和黛玉,宝钗显然是她替弟弟做的理想选择。
也许是考虑到奶奶和母亲都还没表态,她也不知道她们的想法和选择,所以就选择暗示的方法吧。
本回的分析就到这里,还请大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