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学边“卖”的智慧,快来试试吧!

2020-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杨营

最近自己开了个微信群,主要针对宝妈群体,在微信群里免费为大家讲解舌诊知识。

舌诊我们之前不了解,在本地一家二十多年的凉茶铺,我见识到了舌诊的威力,真的能快速准确的分辨出客人的问题,准确的给出改善方案,效果也很明显。每天很多人排队来他家喝凉茶。

相同的凉茶铺,如果不懂舌诊,只是询问客人什么问题,然后按照客人的描述来调配凉茶,往往看不到效果。因为客人真的不懂中医,只会描述症状。只知道自己感冒了,但是不知道自己是凉性感冒还是热性感冒!

我相信舌诊后,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舌诊的资料,有视频类的,有文字类的。刚开始信心满满的在看。当时感觉也是看进去了,也理解了里面的理论分析。甚至能帮同事看个简单的暑湿寒热,很有成就感,过了一段时间热度降了下来。就变成了隔三差五才有时间翻翻。

最近为了有知识体系的舌诊内容分享给大家,没办法在网上买了六本都是关于写舌诊的书籍。自己先看,然后按照书本上的内容用自己的理解转述个大家。

这个亚历山大,逼着自己每天都要学习,因为每天晚上九点整,我都要在群里为大家分享舌诊内容,而且还要是有体系的系统知识。我也不知道能分享到多少节课,边做边完善吧!

我买的六本课,我在短时间先快速阅读了三本,看了只是看了而已,想讲出就感觉无头绪。牛逼是个好东西,吹出去了就得自己接着。

我试着讲了几节,感觉还行。但是能讲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少了,逼着自己要提前备课。在备课的时候,我突然有个感触,需要前后反复去翻书,特别是书的目录。因为要找到一条课程思路,而不是完全照搬书中内容,

我翻着翻着,突然感觉到了作者的整体思路,马上有种书越读越薄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之前也是认真的在读呀!

区别就在于,你是抱着理解,然后分享给别人听的目标,这时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拼命去完善自己的需求,甚至摘抄知识点,写思路大纲。

如果不是为了讲课,只是为了业余学习,哪,看书时精神状态就散漫的多,看到哪里是哪里,前面看了什么,过两天似乎全部都忘了。

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看书要抱着看完后把书讲出来的目标,有规划的去读书。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如果你知道看这本书是为了解决你当下的问题,那么,你的读书和理解能力会有个很大的提升。

这就是大家说的“费曼读书法”,懂得概念没有用,只有自己体会到了,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实践中体会到了,真的有用,你也赶快试试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