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生前生后皆骂名(25)
上一章:蔡京——北宋奸臣之首(24)
(二十五)童贯——生前生后皆骂名
《水浒传》版童贯北宋有歌谣:“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上一章讲到为所欲为的大奸臣蔡京当权,讲了蔡京自然不能抛却童贯,讲好听点两人关系是“苟富贵,勿相忘”,难听点则是“狼狈为奸”。
(一)兵权之路
童贯早年在宋朝军事太监鼻祖李宪手底下做事,因性情乖巧,从做给事宫掖(宫内办事员)时起,就善于揣度皇上的意旨,预先做出顺承的事。宋徽宗即位,在杭州置金明局,童贯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蔡京——北宋奸臣之首(24)提到蔡京被贬杭州,蔡京巧用天赋讨好童贯,因此被助为相。蔡京在1103年升为丞相后,便推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
“崇宁初,蔡京复开边。朝廷患众羌扇结,命厚安抚洮西,遣内客省使童贯偕往。” ——《宋史·列卷第八十七·王厚传》
崇宁(1102年)初,蔡京重新开放边境,还对前级。朝廷担心羌人勾结,命令安抚洮西,宋合兵十万,命王厚为统帅,同时派遣内客省使童贯一起去,童贯像李宪那样为监军。三年四月,王厚率领大军驻扎在徨军,前去攻打羌人。此时恰好宫中失火,宋徽宗下手谕,由驿马传达诏令禁止王厚、童贯出兵。
童贯打开看后悄悄收入靴中。王厚问他诏书上面写的什么,童贯答:“陛下希望出兵成功。”
于是私自出兵交战,收复四州,童贯因此被迁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内侍凭资历任两使就是从童贯开始的。
不久之后,童贯升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连续升官至武康军节度使。
带兵讨伐溪哥臧征,收复积石军、洮州,被加官为检校司空。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被封为检校太尉,出使契丹。
有人说:“用宦官为使臣,难道国家没人了吗?”
宋徽宗说:“契丹听说童贯打败羌人,因此想见他,以他为使臣,察看敌国,也是良策。”
童贯作为郑允中的副手出使辽朝,当时有个叫马植的辽国人,为了投靠宋朝,趁着宋朝使节童贯访问辽国的机会,秘密晋见童贯,提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即:培植饱受契丹贵族欺压的女真部落。这个计划对于北宋末代时期政局的震撼力,绝不亚于“三分”下的隆中对。
童贯归来后把马植引荐给皇上,于是就制定平燕的计划,选精兵良将,很快将命令出兵平燕。
上一章讲到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喜好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众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
浙江有个叫方腊的,因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方在睦州起义,义军威势很大,朝廷改任童贯为江、浙、淮南宣抚使,立即率准备平燕之兵前去征讨方腊,宋军从出兵镇压到凯旋归来,前后用四百五十天。
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方腊余部都被平灭,此次镇压起义童贯因功迁为太师,改封为楚国公。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
(二)假祚成功
其后童贯请求出兵进驻夏国横山,朝廷命他以太尉的身份为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
童贯率秦、晋的精锐部队深入河、陇,派少数兵马驻守萧关古骨龙,认为可致夏人于死命。
派大将刘法攻取朔方,刘法认为不行,童贯逼他说:“你在京城时,亲自领命,说一定能成功,现在认为难以成功,为什么?”
刘法不得已出塞,结果遇敌伏击而死。刘法本是西州名将,他的死,让宋军各部都震动恐惧。童贯隐瞒失败,向朝廷报捷,百官入宫庆贺,但是知道实情的都对他咬牙切齿,又不敢说什么。
童贯自从使辽回来,权势更大,握有朝廷内外军政大权。慢慢地童贯恃功而骄横跋扈,选拔将领官吏,都直接奏明宋徽宗,完全撇开政府,这就渐渐违背了蔡京的意愿。
当宋徽宗封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时,蔡京说:“使相的官职怎能授给宦官?”心里非常不满,坚决不奉行诏命。
但是童贯深不知当初向宋徽宗推荐的马植,化名赵良嗣潜入北宋,献上联金抗辽之策。
在马植的促成之下,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宋攻辽燕京。马植本想“联金灭辽”收复燕地,可这些远交近攻的策略,要有强大的力量作后盾。他远离故国大宋在燕地出生成长,令他没有想到是北宋的军事力量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宋廷遣童贯二十万军队北伐燕京,结果大败而回,严重暴露宋兵的腐化,为后来的靖康之难埋下祸根。童贯再次隐瞒失败实情,乞求金兵派兵支援,代取燕京,而后又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不久,宋徽宗因童贯收复燕山有功,下诏解除他的兵权而为真三公,加封他为徐、豫两国公。此次战争称为燕京之战。
(三)危机四伏
攻燕之战把宋朝的腐朽虚弱暴露无遗,徽宗、王黼、童贯等却自称是“不世之功”,大肆庆贺。童贯上“复燕奏”,把一系列败仗说成是胜仗,吹嘘“凯旋还师”。
王黼(北宋六贼之一)、童贯、蔡攸(蔡京之子)等都加官进爵。百官纷纷上表祝贺,又立“复燕云碑”纪功。北宋王朝亡国在即,徽宗君臣却自欺欺人地陶醉在所谓“复燕云”的“胜利”之中。
在燕京之战时,北宋认为辽国已经完全没落,一心想灭了辽国收复燕云地区,对辽国派来的求和使节置之不理,战败之后,为了防备金人,竟然又想联络曾经看不上的辽国,妄图以此减轻金国对自己的威胁。
宋朝以为此等周旋以求太平之手段可以用的游刃有余。
完颜阿骨打1125年2月,金军抓住了天祚帝,辽国的残余势力被彻底消除,国内的统治已经全面稳定,没有了后顾之忧。同年8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驾崩,9月阿骨打弟弟金太宗继位。10月,金太祖下令伐宋,理由是北宋政府不守盟约,当然这只是一个冠面堂皇的理由,派遣大将完颜宗翰南侵。
当时童贯在太原,听闻消息派马扩、辛兴宗以访问为名去试探金人意图,金人指责宋朝忘了燕京之战两国之间的盟约。童贯对金使厚礼相待,并说:“这么大的事,怎不先告诉我呢?”
此次金国征宋,势在必行。金使看到童贯,马上劝其割两河之地向金人谢罪,童贯垂头丧气无以应对,只能逃回京城。
太原守将张孝纯谴责他说:“金人背盟,大王应号令天下兵马全力抵抗,现在弃之而去,是把河东丢给敌人啊。河东一入敌手,河北怎么办?”
童贯怒斥他说:“我童贯受命为宣抚,不是来守疆土的。你定要留我,还设将帅有何用?”
张孝纯拍手叹道:“童太师一生威望甚高,事到临头却畏缩恐惧,抱头鼠窜,有何面目再见天子呢?”
同年徽宗让位太子赵桓(钦宗),宋钦宗于继位第二年(1126年)改年号为靖康。
公元1126年1月2日,金师于白河和古北口(北京区域)大败宋军,两天后,宋将郭药师投降。徽宗、蔡京、童贯等人听说金兵已经渡过黄河,决定连夜向南逃窜。徽宗仅带蔡攸及内侍数人,以“烧香”为名,匆匆逃出东京,跑到亳州,又从亳州逃到镇江去避祸。
宋钦宗下诏亲征,以童贯为东京留守,童贯并没接受,而是和殿前都指挥使高俅率领胜捷军和禁卫,在泗州境追上徽宗。
国难当头,长久压抑在人们心中的愤怒和仇恨,一起迸发了。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童贯集团的罪恶。钦宗大怒,命监察御史张澄沿他所走路线,到途中斩掉他,最后到南雄时截下童贯,斩。童贯被杀,他的头被带回京城悬首示众。
后世王夫之曰:“靖康之祸,自童贯始。狡夷不可信而信之,叛臣不可庸而庸之,逞志于必亡之契丹,而授国于方张之女直。”
纵观童贯一生,仔细翻检史料,斟酌、比较、对照之余,会发现史实中,童贯既不够同期宦官李宪“军事太监”鼻祖(13)带兵之能,较奸臣蔡京又非彼人之恶,纵在外交斡旋中,有得有失,亦有国难之际,临阵脱逃之罪责。
《宋史》有定论,野史有酷评,民间有诅咒,舆论一边倒,造成的靖康之难,北宋之亡国,童贯这“千古骂名”不得不背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