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0036 日本经济危机01
危机:危与机,居安思危,临危受命,转危为安。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破裂后,失去的30年里哪些行业逆势而上?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破裂,给日本国民和企业带来的影响非常严重。
虽然泡沫破裂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日本还是有一些细分行业跑了出来取得了不错的回报,可以作为借鉴。
1992年6月至2000年,日本股市跌幅超60%,16个行业暴跌了整整8年,跌得比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属采掘、燃气、纺织、原材料、房地产、银行等高杠杆、逐渐丧失竞争力、成本优势、产业链外迁的行业。
表现较好的,则是软件服务、计算机硬件、通讯设备、药店、家具用品、休闲品等新兴产业和受益于人口老龄化的行业。
图片
日本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进入“低欲望社会”,消费降级是这个阶段日本国内经济比较形象的表现。
从数据上来看的确如此:日本国内商业销售额自1990年接近10%的同比增速迅速转为长期负增,其各细分项中,1990-2000年仅药品和洗浴用品销售额复合增速呈现正增长,其余分项10年间销售额负增。
从日本股市行业层面看,各消费类行业指数在90年代基本获得正收益。
其中药店&商超零售、旅游休闲行业表现出较高弹性,而药店&商超零售行业同时受益于药品和洗浴用品销售额提升、以及服务业占比提升,1992-2000年股价收益率达227%,在消费类行业中一骑绝尘。
进一步观察日本消费行业中2000年市值排名前20的个股,股价上涨占比80%,一定程度体现存量经济中,龙头相对受益于市场份额提升。
从个股主营业务层面来看,90年代获得正收益的个股主要回应“低欲望社会”中的三类趋势:
1、低端零售类(如7-11、永旺、丸井百货):“断舍离”与“极简生活”导向下的消费降级;
2、必选消费品(如尤妮佳、花王、资生堂):女性地位上升,带动女性消费力增强,个人护理类产品表现较好;
3、居家娱乐产品(如索尼、尼康、任天堂):“宅文化”盛行,居家娱乐类设备如索尼、尼康,游戏开发商如任天堂需求上升,股价上涨。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抓住机会,再危机中求得发展,更上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