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兰的战争》1和2
你眼中的二战是什么样子?
一瞬间脑海中的闪现的是《辛德勒名单》中奥斯维辛集中营?还是《拯救大兵瑞恩》中开场时波涛汹涌的血水?抑或是《血战钢锯岭》中层层叠叠的伤员和尸体?
……
一千个人对二战估计会有一千种想象吧。
不知为何,我对二战题材的电影和影视作品情有独钟。
今天读完《阿兰的战争》1和2,作者从不同角度呈现一个我认知之外的二战,没有血腥、死亡、悲伤和恐惧,更多的是有趣。
18岁的主人公把“硬塞给他的战争”乐观地看成是一次个人冒险,一次官方花大价钱请他开眼界的欧洲游。
军人生涯中,他第一次喝到纯正的葡萄酒,和懂受过正规音乐理论教育的人一起品鉴古典名家的音乐作品,结识到分开会思念的朋友,学会了开坦克,使用卡宾枪,在大海上观赏暴风雨……真是一段奇妙的经历。
阿兰的经历是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最佳注解,心态变了,一切都发生奇妙的变化。
有时候,有些选择是被迫的,既然无法改变,就愉快地享受这段经历吧!
最有趣的是从一个男人的角度打量和评价另一个男人,一改我对男人的刻板认知,什么“男人是坚强的动物”,什么“男人都是有泪不轻弹的”,男人也是人,无论哪个人种,也会害怕,也会脆弱,也会无聊,也会渴望关心和爱。
我再也不会标签化某国人,什么美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有长得帅的不帅的,都有人品好的不好的。不在于他的国籍,而在于她(她)这个人如何。记得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家暴外国妻子的事情,我也不因为他和我同属一个国籍就认同他的行为。
多读书拓宽的不仅是眼界,打破习以为常的常识偏见很重要。
习惯,不代表正确。
以前一想到法国,就想到品味高雅的法国女人、漂亮埃菲尔铁塔和浪漫的巴黎,遍布国际品牌的香榭丽大街…各种令人向往。其实二战中,它只不过是一个满目苍题的荒凉之地。
隔裂历史谈对一个城市的认知,多么鄙陋!
ps:开卷有益,坚持读书!
读《阿兰的战争》1和2 读《阿兰的战争》1和2 读《阿兰的战争》1和2 读《阿兰的战争》1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