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宝宝的吃饭问题?不开饮食菜单,聊聊喂养正确的打开方式
闺蜜阿霏备孕多年,前段日子终于怀上并顺利生下了一个小公主。初为人母总是欣喜万分如履薄冰,阿霏几乎在每一个微信群里连番问题轰炸:“喂养宝宝有什么注意事项?什么时候停止母乳喂养?辅食要怎么添加?宝宝很偏食,不爱吃的食物通通吐出来,还大哭怎么办?……”
喂养宝宝是门学问,也着实需要引起父母重视。正如刘遂谦在《宝宝喂养7堂课: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一书里提及的,“营养,不只是一箪食一瓢饮,它是贯穿连接生理代谢、心智发育、性格形成、习惯建立和疾病隐患的主线。而母婴营养,也绝不局限于奶类喂养与辅食选择,它是早期教育不可分割、紧密交织的一部分。”
刘遂谦,澳大利亚DAA认证注册执业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认证注册营养师。曾任北京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现就职于北京和睦家医院。
01 父母-孩子:喂养要因人制宜,重视眼神交流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气质禀性,从喂养便能窥探一二:有的宝宝易养,吃奶时专心安静,添加辅食时也很配合,不会挑食拒食;有的宝宝吃食断断续续,一旦尿布包着不舒服了,喂食的环境变了,食物摆盘不好看了,各种原因都会引发ta的哭闹;有的宝宝则吃饭慢吞吞,不容易接受新食物。对于后两者,宝爸宝妈们需要对症下药。
图/来源网络,侵权删难养型:宝宝的性格一时半会很难转变,宝爸宝妈们跟着发脾气无济于事,还影响亲子关系,不妨用“顺其心意”+“潜移默化”的方式应对。找准宝宝哭闹的原因,顺着ta的意思作调整:不想吃就先不喂,不爱吃的也不要强迫着塞,尽量定时定点规律进餐。当然对于某些必需而宝宝暂时排斥的辅食,可以捣碎了一点点逐天加量混进宝宝的饮食里,让ta在潜移默化中适应食物的味道,并确认其健康安全。
慢性子:这样的宝宝只能耐心以待,1. 预留足够长的就餐时间;2. 用勺子递送辅食时,注意“留有余地”+“平进平出”:把食物送到宝宝嘴边,让ta自己选择吐出舌头将食物抿到嘴里。同时切忌急躁地把勺子向下,直接向宝宝嘴里“倒进”食物。3. 增加辅食时,做到多次重复。有时候宝宝不是偏食,只是ta需要较长的熟悉及适应时间。
图/来源网络,侵权删情侣之间从背后怀抱,有守护的意味。但这不适用于喂养宝宝的场景。应让宝宝舒服地坐在自己的儿童餐椅,爸爸妈妈面对面地进行喂养,同时注意温和轻松的眼神交流。也可以先示范细嚼慢咽某样食物,并做出吃得有滋有味的享受模样,让孩子确认食物的安全美味,并表扬孩子试吃的尝试。如果是给宝宝喂奶,则要注意不让宝宝穿得太多,尽量让ta和妈妈有自然的肌肤接触,以免姿势不对而使得宝宝吸吮不足量就困倦了。
02 孩子:喂养不可忽略的注意事项
食量
《宝宝喂养7堂课: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里有一张宝宝胃容量示图,里面标示:
宝宝出生后
1-2天 胃容量如豌豆(7—13毫升)
3—6天 如葡萄(30—60毫升)
7天—6个月 如鸡蛋(60—90毫升)
6个月—1岁 如西柚(90—480毫升)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参考值,具体因人而异。但这张图给了父母们一种提醒:宝宝的胃容量一般比较小,再加上宝宝自身会通过“一系列神经传导和激素水平的变化获得饱腹感”,那么一旦宝宝主动停止吸奶,或者扭头嘟嘴小手推开碗勺,就不要再继续过量喂食了,避免撑大宝宝的胃,造成消化不良。尊重宝宝自行把控进食节律,而非根据某些老经验或生怕宝宝没吃饱而人为配量添补。另外,宝爸宝妈们大概听过“要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事实上,让宝宝较快地感到饥饿,由此引发的频繁吸吮,还可以刺激母乳分泌,从而增加妈妈的产奶量。
图/来源网络,侵权删母乳喂养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母婴指南提及,“婴儿出生后最初6个月,母乳应当是他们唯一的食物。”这里再分享三点细节:一高脂肪的催乳汤尽量少喝,容易增加母乳的脂肪和乳糖含量,不利于宝宝的肠胃健康。孕前乳房就相当丰满的宝妈,更应少食或不吃油腻的汤水,避免乳腺管严重压迫受阻,影响乳汁分泌。二每天保证约500毫升的液态奶或豆浆,有利于补充钙和蛋白质,提高母乳质量。三宝妈们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增加泌乳量。
当然不排除由于特殊情况,部分宝妈无法完全母乳喂养。此时可以选择母乳+奶粉混合着来。但注意用母乳(也包括米汤等)冲调奶粉并不科学,烧开饮用水并晾至40~50℃为适。
图/来源网络,侵权删辅食
依据不同月龄的宝宝,逐步喂养哪些辅食,宝爸宝妈们大概早已稔熟于心,就不再多说。以下针对辅食选购、添加顺序、调味等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1. 成品辅食看成分,不看产地。某些进口产品由于是按照当地膳食结构特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婴幼儿。而适合中国的婴幼儿产品,也不一定适合所有宝宝。宝爸宝妈们要考虑自家孩子的营养素需求量,有的放矢选购。
2. 辅食添加推荐:先淡涩后香甜。趁宝宝的味蕾尚不敏感,容易引导宝宝尝试并接受胡萝卜、菠菜、芥菜等淡涩食物,不至于吃惯香甜后出现挑食偏食现象。
3. 不要以大人的口味调料。一方面请原汁原味,另一方面避免喂食动物食材熬制的汤汁,如鸡汤、猪骨汤、鱼汤等,因为这些汤本身就有可溶性钠盐,容易导致宝宝的钠摄入量超标。
03 父母:喂养宝宝讲究人际互动,就餐环境很重要
喂养宝宝不是单线条的独立行为,父母的言行习惯同样起到反向影响。要做到恰当喂养,宝爸宝妈们需要先正视并规范自己的饮食方式。
“吃什么”与“不吃什么”同样重要。大部分妈妈都能严格按嘱在孕期不喝酒吃辣不沾色素糖精高油高脂等。但不是所有妈妈都能改掉自己不爱吃猪肝、菠菜等偏恶。当某些食物没能通过妈妈的消化道吸收并进入羊水和母乳,宝宝就不能提前熟悉某些味道。而待宝宝出生后,如果妈妈依然偏食,那一些食物的味道就无从经由乳汁传递并刺激宝宝的记忆。如此一来,在后期给宝宝添加某些必要辅食时就会令其感到陌生,从而出现排斥甚至厌恶现象。
图/来源网络,侵权删“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所谓喂养,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温饱并得到足够的营养成分,还应该借此培养孩子对食物及烹煮食物的人心存尊重的品质,以及就餐的社交礼仪:孩子还小时,可以是按量买菜,让孩子亲见每顿空盘;同时一家人在餐桌上和睦就餐,而非各自低头玩手机。待孩子大些了,可以是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种蒜葱豆苗,让孩子帮忙择菜洗瓜;可以是吃饭前,引导孩子感谢帮忙煮饭的家人;吃饭时自己先做到细嚼慢咽,孩子便不会模仿着狼吞虎咽,同时关门关电视,避免孩子饭点看卡通或出去追跑玩闹。
既要“吃得营养”,还要“吃得开心”。将心比心,没有人喜欢在众目睽睽絮絮叨叨愁眉苦脸的人际环境下吃饭。那么,在喂养时,不要一家子聚在宝宝身边围巾劝吃递菜擦嘴,也不要因为宝宝表现出偏食而焦虑啰嗦或是斥责“孩子这不吃那不爱”。另外,婴儿餐讲究“五颜六色”与“适度留白”,前者宝宝对餐桌颜色的需求量比成人多1倍,后者是大多数宝宝都不喜欢食物摆满整整一盘,心理上易造成其就餐压力。爸爸妈妈还可以编些有趣的短语增加宝宝吃饭的乐趣,例如“黄色珠子”(玉米)、“可以吃的绿裙子”(菠菜)等。
有时候我在小区里散步,会看到很多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他们有的被裹着坐在婴儿车里,嘴里含着一个奶嘴,有的已长成大胖小子,一口就吃掉妈妈递过来的鸡腿,还有的则像根小豆芽,总担心着她被人轻轻一推就摔跤了。每个小宝贝都有独一的营养吸收和体型成长曲线图。父母们没必要相互比较,过分焦虑。
赞同刘遂谦在《宝宝喂养7堂课: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里写道的,
“人体,既不是机器也不是实验动物。
对科学喂养的态度,既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也不能受困于经验。
我们需要将爱与逻辑同步培养,并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