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读书

读书 | 读书笔记 #13 《一页纸工作整理术》

2021-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暴走的朝天椒

图书简介

作者: 【美】 丹·罗姆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7-5


内容简介

用画图来解决一切工作问题,属于视觉化思维的方法论,通过将六六法则、SQVID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工具 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轻松的画出40多张图。


核心要点

1、如何收集信息
2、如何观察问题
3、如何解决问题
4、如何展示信息


如何收集信息

如何主动的看.png

第一步:尽可能搜集数据

要想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有好的新想法,首先要有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第二步:尽可能展示所有数据,以便浏览

整理的所有数据.png

把所有的数据都整合进同一种表格,此时我们才能看清都有些什么。

第三步:建立基本坐标系

建立基本的坐标系.png

根据原始数据,建立一个基本的坐标系,再将原始材料都放进去,通常会采用南北轴结构和东西轴结构。

第四步:将数据“画”出来

将数据“画”出来.png

把数据放入坐标系,每个项目相应的增长量都已经一目了然,这样了解了表格中的数据究竟想说明什么,甚至为图表想好了合适的名字。

第五步: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png

通过画图找出上面这个数据表的意义,你认为这些数据是关于什么的?你认为是谁搜集了这些数据?收集者为什么要搜集这些数据?看看数据,你能有什么样的结论?


如何观察问题

6个基本问题

6个基本问题.png

6种问题类型

6种问题类型(一).png
6种问题类型(二).png

六六法则

六六法则.png

从画像(问题涉及谁)、数量型图(他们有多少人)、分布图(他们分布的位置)、时间轴(他们什么时候对彼此产生影响)到流程图(他们怎样相互影响),问题渐渐变得清晰,足以让我们判断哪个方面更值得关注和挖掘。事实上,我们正在用6种图解释6种问题。

1、 “谁/什么”=画像

画像(一).png 画像.png

寻找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质

2、“有多少”=数量型图

数量型图(一).png 数量型图.png
绝对数量vs相对数量.png

要知道某物有多少,必须得知道对象究竟是“谁/什么”,但“有多少”通道并不关心事物在性质上的差异,它只盯着数量。

3、“在哪里”=分布图

分布图(一).png 分布图.png

处理事物的位置及其与四周的空间关系,它通过瞬间建立表现事物相对位置的分布图来达到这个目的。

4、 “在什么时候”=时间轴

时间轴(一).png
时间轴(二).png

“在什么时候”这类图不同于迄今为止我们讨论过的三类图——“谁/什么”、“有多少”、“在哪里”,这三类图在同一时间内发生而且多少有些相互依赖,但“在什么时候”这类图则取决于这三方面各自摄取的信息。我们只有知道某事物的初始状态,才可能看到它的变化。

5、“怎么样”=流程图

流程图(一).png 流程图(二).png

当我们收集了足够多的“在什么时候”,就能够观察到是“什么”导致了“什么”,最后将“怎么样”的过程再现出来。

6、“为什么”=科学变量图

科学变量图(一).png
科学变量图(二).png

“为什么”不仅仅是关于某事如何运作、事情什么时候发生、在哪里发生、涉及数量多少、有何用处,而是对所有事情的一种概括,即根本原因。只有收集到足够多的“怎么样”,才能看清楚“为什么”——一个个起因和结果彼此重叠,直到我们彻底理解事物的运作方式。我们习惯了事物发生的方式,相信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预测到最有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如何解决问题

SQVID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工具.png
SQVID例子(一).png SQVID例子(二).png SQVID例子(三).png

“简单”最大的优点:有了大概的印象,我们就能从总体上判断这个问题有没有意义;“精细”让我们能更真切地看到事件或事物的本来面目及细节。

定性可以反映我们内心对问题的判断和感受,而定量将问题具体化、数量化。

领导者应该看到前进的方向,也就是未来的愿景。愿景一旦清晰,无论是登上月球还是制作苹果派,我们的目标也就明确了。而“执行”落实通向目标的每一步。

只从个别的角度或者只从比较的角度出发,都无法保证得出正确结论。我们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思考。

除非我们知道现状,否则,我们也无法知道以后将走向哪里。不理解现状、不清楚现状的成因,改变就无从谈起。抬头看清愿景后,我们还是要返回原地,思考如何做出改变。


如何展示信息

展示.png

这就是视觉化思考精要图,有了它,对于任何一个想法,我们都可以很轻松的画出40多张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