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回30美元
昨天突然收到短信,信用卡在海外扣款30美元。但是昨天一天都没有用过信用卡,难道卡号被黑了吗?
先打了一通信用卡热线,一位说话飞快的小姐姐给的建议是仔细回忆有没有授权的记录,如果实在没有就把卡冻结了,这样钱不会损失,但是要换一张卡。
于是我又仔细回想,似乎在NYTimes有过一次订阅,于是给NYTimes打了客服电话,和人家聊了一半,尴尬的事发生了——报邮箱号码时一时想不出下划线用英语怎么说(后来研究了一下,“-”读dash , “_”读 “underscore” 也有直接读成“underline”。竟然不敢用underline,晕!),于是很尴尬地问“Can l speak Chinese?” 对面的客服也还友好,“Wait a minute" 很快来了一个小姐姐用英式中文和我聊了一通,大概的意思,我的订阅已取消过了,扣款与他们无关。
难道真要换卡吗?又打了一通信用卡客服,希望他们再核实一下扣款方。客服帮我拼出了对方的名称“SHAREFEITH", 仔细回想,上周准备课件时,的确好像在海外类似的网站上注册过,也输入过信用卡号。
找到该网站,在网页下方发现一行小字“Your free trial will auto-rollover into a full media monthly membership if not canceled before 7 days.”,大意是如果七天内不取消订阅,后面自动付费,每月30美元。我赶紧取消了订阅,并给他们发了一封邮件,描述我的疏忽,并要求退款。很快收到对方的回复同意退款。
30美元回来了。回顾整个过程,有几点收获:
1. 信用卡的确不能随便拿来注册,一不小心就变成自动扣款。
2. 词汇量不足往往是硬伤。
3. 大部分海外网站还是很讲信用的,主动申请,很容易挽回损失,这一点比中国一些商家好。
4. 知识付费的时代越来越近,互联网免费的午餐越来越少。
附:键盘上特殊字符的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