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
很多中国人都会对死亡这件事避而不谈,总觉得这是一件很晦气的事情。然而这却是一件每个人都要面对、也无法逃避的事。
吴军老师在《见识》这本书中给死亡起了这样一个小标题:向死而生。是的,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在奔向死亡,每过一天,就离死亡更近一天。
何谓死亡
看到过亲人的去世,就会对死亡有更深的体会。死亡,是肉体和灵魂的分离,是灵魂的消散和肉体的腐烂。亲人的死亡,会让我们感觉难过和心痛,不舍和无奈。而《见识》中有位基督教徒的父亲去世时说,死亡是人对社会的最后一次贡献。
新生和死亡都是宇宙中的基本规律,没有死亡就没有发展。新事物的出现也代表着旧事物的消亡,人类是在不断繁衍和更迭的物种,死亡就是这个物种更新换代的最佳体现。
正视死亡
面对死亡,作家史铁生曾说过,死亡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你怎么耽搁都不会错过的事。
与史铁生的洒脱相比,周国平的态度更是颇为风趣和乐观:“这个世界大家其实都在排着队沿着一条路往前走,停不下来,走到尽头就是死亡。这时,有些男人和女人搭上了腔,开始说笑起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整个队伍便充满了欢乐。”
古往今来,有很多人为了延长寿命而想尽了一切办法,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试了很多“偏方”,有些富豪死后让人把自己的尸体冻起来,希望等社会发展到可以治愈所有癌症之后再复活。有些重症患者的生命明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却不惜耗费大量金钱,只为延长几天的生命。
这些在我们眼里看起来很无法理解的行为其实往往就揭露出一个道理,很多人都怕死,不想死。
既然我们对死亡那么恐惧,为何不对生命报之以崇高的敬意呢?
珍视生命
人人都知道生命是宝贵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我们大多数人还是会忽略眼前所拥有的东西。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很多人在临死前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对生命抱有敬畏之心。因为我们越是浪费,生命就消逝得越快,珍惜生命,就等于在延长寿命。
早睡早起、勤加锻炼、注重饮食、珍惜时间,学会爱人,这都是珍惜生命的方式,愿你我在有限的生命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重要的事情,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