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次解(三、不尚贤,使民不争)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对于治理国家和人民,充斥在社会当中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纷繁杂乱的物欲才是社会扰乱不得安宁的根源。社会所崇尚的贤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名利,而使民功利熏心,于是就有了各种争权夺利的事情发生,有争夺就有伤害,使社会纷争不断。当某些有权有势的人喜欢享受,搜罗天下稀有之物,物欲横流。民众以此得利,求之不得则盗贼横行,于是淳朴的民众便卷入了物欲之争,乱象丛生。而对于基本生活都有些难以维系的民众来说,这跟他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的东西却让他们陷入了争斗之中,实在是无妄之灾。
没有了各种各样的欲望,民众的心思就不会被扰乱,可以安养生息。所以圣人治理民众的方法是,把各种各样的欲望和纷纷扰扰的念头从民众的心中剔除,放空他们的心思,让民众可以果腹。减少他们的心思情志,增强他们的体质,安心生活。常使民众没有太多的认知没有太多的念头,只一门心思劳作生产就够了。
人民不愁吃穿用度也没有什么欲望追求,那么有点小聪明的人就没办法煽动民众去做什么了。不用什么刑法不用去管理百姓自然就平静下来了,是无为也,没有什么治不了的。
这是老子从道的角度去看底层民众的各种乱象。国家难治,百姓难管,万象丛生,管理者不知所以,只好加强刑法制度来控制民众,然而纷乱依旧。在老子看来,各种各样的人间乱事不过是一个人的心乱了而已。心动才能行动,心乱行乱,乃至家乱、国乱。各种纷乱都是表象,非其道也。穿过各种乱象,直指本源,一字曰心。心之乱才是根源所在。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其道所在,归根结底不过是一人而已,此人之道。是故有道者观一人可知一国。人心不正,国之不行;人心纷乱,国之将扰。治一人可治一国矣。
老子的言论出左,如奇峰突起。其在道也,道之端焉。言少而见之得其道焉。
�Q�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