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泛舟记》|一张安静的书桌
电影《无问西东》里,炮火袭击西南联大时,教授们在山洞外给学生上课,读泰戈尔的诗,讲恐龙化石……老师和学生安静专注,无视炮火的存在,剧中场景令人动容。
和平时代,今人难以感同身受,天下之大,那个时代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即使乱世,剧中镜头扫过的很多年轻面孔,都是后来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和大师。
所谓“安静的书桌”,之后在读《书海泛舟记》这本书里遇见类似的经历,同样是乱世,同样是书桌。
《书海泛舟记》最初是刊登在《南方周末》的连载,系列七十篇,讲的是六七十年代作者读书治学的故事和笔记,记录着乱世中的生活片段,虽是特殊年代,却受到了良好的古典教育。
作者是范福潮,生于五十年代,是2004年至2006年间《南方周末》阅读版的专栏作家。范先生这一代人在教育上是被耽误的一代,但令人称奇的是范先生却有着良好的经典教育,老师就是他的父亲。书中的文字,讲的是从小到大父亲教他读书的故事,因此在读此书时,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了老先生的音容笑貌。
老先生,自称“生不逢时 ,饱经战乱,半辈子为生计奔波”,文革时做过“牛鬼蛇神”,结交的朋友有大夫、店员、小学教师、商人等,是典型的旧式知识分子。
说起经典的智慧,王小波曾谈到他有一位高等数学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这些东西你们一辈子可能都用不着,但是太美好了,你们不可不知道。”不知道这位数学老师在何种情景下说的这段话,许是学生调皮逃学不安心读书之后的谆谆教诲吧。
大概,这位数学老师和作者的父亲都是同样老派的读书人,怕年轻人误了读书的好时光,读错了书,总想在有生之年能多教多少就教多少。一直以为这样的旧式读书人和教育者,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实写照呢。
范先生有幸生在读书的世家,有一位涉猎极广,见识不凡,又平和宽厚的父亲,成就了他中国读书人的标准课程:
七岁时,每日读《千家诗》《幼学琼林》《古诗源》《唐宋名家词选》《乐府诗集》。
十岁时,“我”逃学旷课读了很多外国小说故事,父亲以《初学记》作为国文教材,一年读完;
十一岁时,夏季,“我”读《隋唐演义》《说岳通俗演义》《三侠五义》,父亲说“我”该收心了,身处乱世心不可乱,要求每天读八页《四部精华》,经史子集各读一篇,不求通达,熟悉书目、作者、对诗文略有印象即可。
十七岁时,父亲为我开了“父子大学”,在墙上贴了条幅“尊师重道,教学相长”,发给“我”四条学规。预备课讲“朱子读书治学法”和“文史书目举要”,正式课开始一周讲历史,一周讲中文。历史课本是《史记》,参考书是崔适的《史记探源》和翦伯赞的《中外历史年表》。中文课本是《诗经》,参考书是许慎的《说文解字》和王力的《古代汉语》.......
读完《书海泛舟记》,看到父亲指导“我”这样读书,不禁赞叹和羡慕不已。怪不得,这本读书治学的笔记之书,文风沉静雅致,字里行间岁月悠长,读起来如话家常,却耐人寻味,令人手不释卷。这笔墨的功力和智慧源于父亲的教诲和叮咛。
父亲教导“我”深处乱世心不可乱,给了“我”一张安静的书桌,这些书,如舟楫,如明灯,让“我”畅游在书海,人海,世间海之中,即使大环境风雨如晦,“我”依然看得清前行的路。
反观当今社会,流行着琐碎粗浅的文字,浅薄的媒体引导着大众阅读的方向,书很多,读书的人很多。可当前文化里的种种病相,与钱穆笔下的南朝贵族何其相似:
“南朝的王室,在富贵家庭里长养起来,他们只稍微熏陶到一些名士派放情肆志的风尚,而没有浸沉到名士们的家教与门风,又没有领略得名士们所研讨的玄言与远致。在他们前面的路子,只有放情胡闹。
由名士为之则为雪夜访友,无知识,无修养,则变为达旦捕鼠。由名士为之,则为排门看竹,无知识,无修养,则变为往寺庙偷狗吃。”
作者范先生写作这本书时有何感触,我们不好妄加揣测,待有缘者读罢此书,找寻自己的答案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书海泛舟记》里,“我”的读书方法很多是比较阅读法。无论中国书还是外国书,有的是几个版本对对比阅读,有的是同类题材不同作者对比阅读.....读罢令人掩卷长思,并列下了长长的书单,补读,重读,或者延伸阅读,以备日后读书的功课。
另一个是古典书的精读法。范先生说“巧读诗经”,他从查找毛主席语录里“万寿无疆”的出典开始,摘抄《诗经》里的很多熟悉的词汇,成语,《诗经》翻完了,也变成很熟悉的朋友了,从生涩到趣味,确实是精读的效果。
还有一个是参读之法。父亲教“我”读《左传》,同时参读《史记》《国语》《春秋》;读《红楼梦》,读脂本和戚本,还有一部《金玉缘》,父亲教“我”这三本参读,说可得红学门径。
《书海泛舟记》里,记录的不仅仅是诸多中国书,范先生从小也读了很多外国名著,他经常带着惠特曼的《草叶集》,还有泰戈尔的诗集,念给父亲听。
想起之前读过一本日本作者的畅销书《深阅读》,书中一再强调,古典作品具有安抚人心的力量,一本本地积累,终将在内心形成由贤者组成郁郁葱葱的“森林”,对“大人”的定义标准,正是拥有这种心境的人。
《书海泛舟记》的附录里,一位中学生报编辑部的主任说:书中提到的所有书籍,哪一本不是我们中学生应该读一读,以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痛悔呢?
好好阅读中外经典,给我们带来的是稳妥的人生答案,当你不自觉地陷入恐惧不安或虚无主义时,书籍可以为你拨开云雾见光明。
静言思之,曾经的乱世中容不下一张书桌,而这个时代需要一张安静的书桌,和书桌后面那个安静专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