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互联网保险大热,机会可能在工具和长尾险种
相比于互联网金融其他板块如支付、P2P、众筹等的热火朝天,互联网保险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随着互联网牌照发放、互联网保险监管暂行办法、车险费改等一连续动作的发生,2015年可谓是互联网保险的元年,2016年互联网保险行业可能获得新一轮高速的增长。
关于保险的几组数据
市场规模(财险7000亿、人身险1.5万亿,2012-2015年互联网保险100亿、300亿、800亿、1500亿);从业机构(根据保监会的报告,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46家,其中保险专业代理机构1764家,保险经纪机构445家,保险公估机构337家,400万从业保险代理人);市场成熟度(保险密度=1500元/人(保费/人数,是美国的1/10),保险深度=3%(保费/GDP,是美国的1/3))。
现在“互联网+保险”的主流玩法
下图简单总结互联网+保险的各类模式,有些已经很大,有些还在起步阶段,但是现象很有意思,互联网的渗透在保险的销售渠道、运营管理、产品设计上都已经渗透。

个人对“互联网+保险”的几点思考
基于对一些团队的访谈和对行业的观察,个人对这个的几个观点如下:
1)互联网对保险渠道的变革。互联网对保险的销售渠道变革非常明显,从完全的“线下代理”慢慢转向“线上官网+第三方保险超市+流量场景”,这是拼流量的事情,留给创业团队的机会不是很多。
2)互联网对保险运营流程的变革。互联网对保险运营流程改变的体现主要在保险代理人工作的互联网化、保险中介机构的管理系统升级,这块市场想想空间较小,比较典型的就是SaaS平台、软件系统和移动app,代理人工具app存在一些机会。
3)互联网对保险产品的变革。互联网对保险产品的变革非常明显,目前定制型保险和互助保险是两个比较好的方向,这两者主要看团队的风控能力和BD能力,即看公司的精算师团队和资源获取能力。传统的保险公司只能做大而全的险种,针对性的险种并没有能力覆盖,这是留给创业者的空间,互联网将让各个行业的定制性需求保险获得井喷的机会。
4)为什么互联网+保险一直不太火。无论是销售渠道还是运营流程,都需要依附在原有传统保险公司的体系之下,利益重新分配的格局并不明显,但是创新险种将打破原有的保险公司的利益格局,特别是互联网牌照的进一步发放后。个人建议重点关注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互助险、长尾场景险种、UBI等)和服务代理人的工具型app等这些板块。
作者:险峰长青李显冬,微信:xiandongli,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