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回忆就忘了 ——我的印度机缘
2013年底是刚从印度回国的第一年,当时反复在听一首歌叫Fragile Wind,穿插着一小段一小段的印度音乐,一个低沉的男声用印地语漫不经心地哼唱着。闭上眼睛总以为自己再次抵达印度深夜的机场,是在德里或者是班加罗尔,是潮湿闷热的夏或者是干燥微凉的秋。拿着护照排队过海关,偶尔会遇到海关人员的盘问,为啥如此频繁地出入。等行李打电话找司机,车上也放着类似的音乐,甚至会更加激烈。一路在无人的街道上狂飙,超过了一辆辆大卡车,车窗外不断闪现着巨大的霓虹广告牌,有点孤寂。同时再次提醒我,是的,你在印度,你的旅程刚刚开始。
第一次去印度,完全是工作的关系,因为不反感不抗拒。当时的公司,正好在印度签了几个大项目,所以印度经常高频出现在讨论的话题中,一波波的新人前仆后继都去支持项目。每个去过或即将要去印度的同事们一个个都皱着眉头,也曾收到过同事从印度带回来的伴手礼——各色花纹的围巾。没想到几年后,在德里50度快要热死人的五月,我第一次到了印度,从最初细微的惴惴不安,到新鲜好奇,再到最后的入乡随俗、见怪不怪和理所当然。
第一次我在印度待了整整两个月,中途因为签证要求必须30天出境一次,还去尼泊尔兜了一圈。大致行程是40天跑了8个城市,走马观花,最后在德里待了两个星期,在回国前拼了老命去了趟泰姬陵,因为总担心也许是一辈子的错过。回国后看着厚厚一打需要报销的机票和行程单,像一本书那么厚,总感觉像梦境般不真实。
和印度真切接触后,回国后竟然意犹未尽,正好有申请派驻印度的机会,于是我就心动并行动了。到最终工作调动成功,中间也折腾了很久,起起落落,就在我最后要放弃的时候 ,突然又成行了。其实我的初衷很简单,一直都很简单,就是想走遍印度,实现自己边工作边旅游的梦想。当然这样理想化的乐观情绪必定是会被现实狠狠打压的。在初到印度的日子,纷繁复杂的工作把我压得各种喘不过气,我不得不妥协,我真的只是来工作的,埋头苦干,一晃半年过去了。期间除了德里班加罗尔两点飞一飞,哪都没去成。
从印度回来,几乎每个人都要问我,恒河漂不漂尸体,火车上挂不挂人,有印度飞饼么,满大街飘着咖喱味么,是不是天天拉肚子。我不得不一遍遍地回答,我所见过的恒河的上游,非常清澈明亮,还有很美的白沙滩和落日。有些火车是很挤,但通常不挂人。偶尔有人挂在外面,不是因为拥挤,而且为了透气,我自己也挂过。我没有在印度吃过任何飞饼,不过有其他很可口的饼,比如说馕,恰帕提,roti。咖喱只不过是印度众多香料中的沧海一粟,在餐厅你看到口味通常是chilly或masala。关于拉肚子,刚去印度的时候,真的肠胃不太好,后来在印度随便吃路边摊都毫无压力。但是反而回国后开始天天拉肚子,一不小心成为地沟油的人肉检测机。当然会有高级一点的问题,种姓制度对印度人民还有影响么?这种观念上的问题,就想在问中国人是不是重男轻女一样,随着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肯定会慢慢淡漠,但潜移默化还继续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顺便科普一下,最高大上的是婆罗门,其次刹帝利。
Incredible India是印度的官方口号,不仅体现它丰富多彩的文化、宗教、语言和地理,也是他们一直身体力行的理念,无处不在。比如说钢铁大户TATA人家不仅卖车,还卖盐;电信运营商Reliance不仅有冠名超市,还卖珠宝;更别说航空公司Kingfisher,还卖啤酒,虽然这高大上的航空公司因亏损倒闭了,啤酒还是卖得很红火。
尽管我被这印度的眼花缭乱和不可思议吸引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始终无法理解城市主干道路口没有红绿灯、没有交警,所有的车挤着一起按喇叭。就在这样烦躁无序的情况下,车慢慢往前挪;我也无法理解在印度神牛们毫不惧怕来往车辆,悠哉地在马路中间漫步,遍地是牛粪。我一直好奇人们是如何在这样的无序中有序工作和生活的,因为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后来我在《罗摩桥》中看到作者说:一个头上长角的印度大师说“印度有自己内在的秩序,而印度式的神奇是内在秩序和表象无序发生碰撞产生的”。我突然懂了,这是一种表面无序中内在的规则和约束,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印度的不按常理出牌,挑战着所谓有序而正统生活的人们,某种程度上也潜移默化了自己开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德里、孟买和班加罗尔,我曾在这三个城市工作和生活,或长或短。除了班加罗尔温和的高原气候深得我心,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样的,为生计疲于奔命的上班族,拥堵的交通,永远修不完的道路、高楼和地铁。
在两年的时间内亲眼目睹了德里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德里机场停车场收费从人工变成了电子,道路宽敞平坦了,购物商场外乱糟糟的泥地铺成了柏油马路,步行道铺上了地砖,种上了草坪。我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遗憾。反而是途中偶遇的那些不知名的小村庄和那些最自然朴素的景色,时不时会脑海中跳出来。
在上海,在很多场所也都会遇到的印度人,路上、公交车、地铁,办公园区。我练瑜伽的旁边就有一个非常地道的宝莱坞餐厅,连服务员都是印度人。当我目光注视他们的时候,总想起自己在印度逛商场、挤地铁,坐公交的时候,被众人注视的目光,那简直就是一样的。虽然我始终觉得文字并不能真正恰如其分的表达在印度的这一段经历,我更是神神叨叨的在纠结如何开篇。但我知道我还是不得不写下来,因为再不回忆就忘了。如果忘了,我肯定会后悔的。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背包去印度,我会走得更长一点更远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