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讲真相,不谈理体

《阿弥陀经》第一个特点:
只讲事实真相,
不谈玄妙理体。
《阿弥陀经》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真相:
从是西方,
过十万亿佛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十万亿佛国土之外,有这么一个世界,有一尊佛,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黄金为地等等,这就是讲事实。
就像我们到了净宗书院,有人向我们介绍净宗书院的时候,就是在陈述这个场地,有讲堂,有图书室。这就是一个事实,不含道理,只是在描述讲堂的庄严或者是其他的,是在讲一个客观的事实真相。
《阿弥陀经》就是把西方极乐净土给我们展示出来,以佛的语言,以佛所了解的,大众可以领会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这是一个事实的呈现,不谈玄妙理体。
什么是玄妙呢?
读《心经》的人最有体会了,《心经》只有二百六十个字,但读一辈子都未必能读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读来读去,好像也不知道讲的什么意思。
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在讲理论,讲色与空的关系。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色,什么是空,如果对色空不理解,就没有办法理解什么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它是围绕理论来讲的。
但是我们看《阿弥陀经》里面,有没有这些概念?它没有一点空的概念,不讲空,也不讲色。虽然讲色,讲的是极乐世界的“色”,与世间的色不一样。
《阿弥陀经》只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黄金为地、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个很好理解,黄金铺大地,一片金色。然后讲阿弥陀佛有无量光无量寿;极乐世界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六方诸佛都来赞叹,就结束了。
它给我们一个事实真相的陈述,理论上讲得很少,也不是没有,但是这个理论是用事相来体现。
通途法门的理论观念,《阿弥陀经》里面几乎没有。如苦集灭道的四谛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六度波罗密,都没有讲。
这就是《阿弥陀经》的一个特点:只讲事实真相,不讲玄妙理论。
心性方面,《阿弥陀经》里面,只出现三个“心”字。《心经》在这方面就会讲得很多,《金刚经》也会讲到这些方面,这就是经典的差异性。

▍摘自:“智随18”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