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Uber与楼下的出租司机

2015-08-18  本文已影响1041人  大头针

我认识的人多半自称精英,生活要讲态度,日常必须情怀。左手拥抱互联网,右手缅怀老艺匠。时常会在朋友圈里看到对各国各地政府禁Uber的批判。

一日,一位朋友甚至称Uber是科技无政府主义的雏形,科技第一次让无政府主义有了实现的可能。

精英派总是乐于拥抱变革的,因为变革为其带来便利。

关于一个理论自由市场形成的可能性,或许是有的吧。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而筑起市场的藩篱,这跟贸易保护的道理也是一样,是历史短暂的倒退。

每一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要牺牲掉一部分人。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大部分经历过国企下岗的阵痛。有一些下海经商成功了,有一些从此靠低保度日。有多少破产的家庭不去计算,也不能计算。

在我老家的楼下,有一家的男主人是个出租车司机。老家是个江南小城,私家车拥有率却是全国最高,在雾霾还未全国热议的时候,老家便已在雾里。

即便如此,出租车生意还是好的,日夜开的勤勉一些,一个月可以赚上5、6千。普通上班族还不及这个收入。

后来,大约是开车老是为了生意而憋尿,男主人得了肾病。于是把出租车生意租了夜班出去,自己开白班。一家的开销是艰难了许多,但终究可以维持。

再后来,有了Uber,我已不忍去打听楼下一家的近况。

而每一次有朋友在社交平台支持Uber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楼下那一家,那个出租司机。

或许若干年后,出租司机也会与磨剪刀的手艺人一样,出现在已消失被缅怀的职业名单里。或许若干年后,你与我所从事的职业,也会一同出现在已消失被缅怀的职业名单里。真到那时,希望你与我也能张开双臂欢欣鼓舞去拥抱科技。

历史滚滚洪流碾过,不会因为某些人的痛苦,某个家庭的破碎而停留。政府的限制无非是让科技来的慢一点,家庭破产的慢一点。当人慢慢适应,便也就习惯了。来的太快了,总会有烧车的,罢工的,出行到底不便,毕竟精英派只会指点是不会自己去为Uber开车的。

而我也只能说些无用的人文关怀,毕竟,我也是不会去做出租司机的。

#图是我画的,万一文没红画红了呢#

Uber与楼下的出租司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