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然小会·11月·感悟

2018-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皮克斯先生

一、课程设计背后的所以然

(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沿革

1、线下技能型型教育线上化--降本增效 。

如传智播客

2、学术学位的线上化。

也就是,网络学位多为教育产业化发达的国家和区域,如斯堪福公开课;国内的网易云课堂。

3、知识付费

如,混沌、得到等

(二)知识付费的本质

1、非刚性需求

思考:之前在做课程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将知识付费理解为刚性需求,认为用户看到产品就应该买才算是成功。如此看来,出发点有可能就不对。

同样,也解释了朋友圈的裂变课程为什么没之前的好卖了。说白了,用户买不买的区别没那么大,用户对这种焦虑式营销已经无感了。

2、内容出版发行

一次出版,混沌的企业家分享;二次出版,樊登读书;

3、强夺用户剩余时间

思考:原来以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是别的付费用户,后来才明白,竞争对手一切吸引用户注意力的产品,所以,让用户买账可没那么简单,用伟大的知识付费产品致敬!

(三)课程设计者的自我认知

课程内容的编辑者

思考:知道自己的定位,才能清楚自己该做好哪一部工作。

(四)好课程的标准

1、主题:让用户焦虑、好奇、价值认同。

说白了,首先要让用户买,其次要让用户认可产品价值。

思考:之前的都是想方设法让用户先认可产品的价值,再解决用户的疑问和好奇心。看来的路径还是有问题的。自己之所以愿意为朋友圈的运营课买账,说白了,大部分时候都是因为自己的焦虑和好奇心导致的。

2、内容:基本标准是让用户上瘾,产生满足感、优越感,知道了不知道的,体验了没有体验过的。

思考:说白了,就是能让用户看完去吹牛逼,满足用户想要的身份标签和好奇心。

3、形式:无障碍的表达形式,一遍既得。

思考:学历不高的人也能一遍看懂,才能扩展用户群体。

4、老师:讲书先生一样的表达技巧,旁征博引,三分说七分评。

体验上的愉悦可以抵消学习带来的反人性痛苦。

思考:学习在本质上市反人性的,想想之前讲课不错的老师,往往能给我们带来体验上的愉悦,可以是讲故事或者游戏化教学,都是在抵消学习到来的痛苦。

(五)课程设计者的工作能力

1、主题--选题

判断需求--热点、趋势、痛苦、迷茫

之前做商业案例研究的人最适合做课程设计

思考:好的课程设计者首先是一个敏感的好编辑。

核心能力:洞察力

2、内容--规划:帮助老师梳理课程内容

(1)概念、理论、方法的归纳

(2)授课主题内容的取舍

(3)知识点的规划排布

核心能力:逻辑归纳能力 --《麦肯锡金字塔》

3、形式完善: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的完善

核心能力:表达能力

4、老师--选人

(1)有名人背书

(2)内容质量高

(3)表达技巧

(4)配合程度

核心能力:情商--先和老师成为朋友,再说合作。

二、甲方和乙方背后的所以然

(一)甲方类型

最佳甲方: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表达的很清晰

还行甲方:知道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表达不清晰

普通甲方:不知道自己应该解决什么问题,表达不清楚,不愿意花钱

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甲方,一定会知道与其匹配的乙方,参考《定位》。

(二)乙方要的做的事

给消费者一个买你的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

要把理由告诉对方,要乙方要做的事情。

思考:是否可以理解为,乙方就是帮甲方做运营的工作内容。

(三)很多事情没有捷径

拒绝将订阅号作为学习途径,家里有1000本书,通过读书解决问题。

思考:越成功的人越不会倾向于选择捷径。

(四)如何去挑战别人的认知

1、足够的有效资料去磨平信息的不对称再与人交谈

2、挑战对方的认知

思考:好的记者在采访之前需要花很久去查阅更种材料去了解被采访者,才换来采访过程中的随机应变和优雅自然。

三、LITTLE PANG 的分享

(零)所以然

1、定义

然:事情发生的样子

所以然:事情为什么这样发生

所以然的所以然:目的的目的,是帮你不断的矫正目的。

思考:不断去探索事物背后的所以然,才能打破已有的思维遮蔽性。

2、学习方法

(1)知道--学的过程,背下来

(2)悟到--习的过程,做事过程中真实感受到

(3)做到--将悟到的真正用于实践

(4)得到--追求卓越

思维的遮蔽性需要我们共同来打破

(一)精力善用

精力善用--追求精准

因德而变,因利而变

思考:“利”和“德”分别指什么?之前认为利就是眼前利益;德是指自身品德。

小胖的意思,利是指第一系统的诉求;德是启动第二系统后的行为,参考《思考的快与慢》

(二)社群

1、社群背后的所以然

社群目标--岗位目标--企业目标--行业趋势--国家政策

2、社群的本质

通过与用户的利益站在一起(用户利益为先),持续给用户超出预期的结果,从而建立用户的信任(目标)。

3、社群的定义

一群价值观相同的人在一起

4、社群的分类

(1)社交群--双向互动

(2)工具功能--双向通知

(3)广告功能--单向通知

(4)解散

上层功能如果无法满足,自动降为下一层

不断设计社群的目标和功能

社群的活跃度跟社群建立了多久没有关系,与用户需要是什么时候否被满足有关

5、如何解决社群活跃度?

(1)要素1--功能设计

首先,社群的门槛  地理、行业、年龄 & 冲突  三近一反

其次,功能诉求  群名称--决定用户是否有感知愿加入,是否有差异化,有温度

最后,社群成分  运营大神--运营总监--运营经理--运营小白

(2)要素2:连通与节点

连通建立的几个节点:陌生人-加微信-见面-吃过饭-知道对方的秘密

任性的偏好:更源与连接路经长的人保持连通状态

单个社群的活跃取决于节点的数量

社群线下活动的核心目的是建立用户之间的连通

(3)要素3:用户心智

社群的活跃不一定是真的活跃,而是用户心智的认为的活跃。

首因效应;

第三方信任状;

群连通;

一个群每天以及各人有活跃就算是活跃的。

四、职业规划的建议

1、写简历的时候,首先要讲清楚负责什么工作内容,其次是做出了哪些成绩,最后是哪些成绩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而达到的。

2、不管是在一家公司长期工作,还是过渡一下,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是否可以为将来的工作加分。

3、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要选择相应的行业-公司-职位,同时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够得到什么。最好在一个垂直领域做精做透。

4、从大学到现在已经4年多了,还没明确的定位,所以就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需要抓紧去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5、现阶段要将自己的想要做的职位定义清楚,并朝着想要发展的领域不断做深。做好行业垂直领域对个人好。如果目前在行业方面没有太多的选项就先做好职业的定位。

6、在找工作之前要想清楚自己在下一份工作中想要得到什么,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提升,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公司可以给予自己想要的机会。一家公司的好或者不好,未来发展是一个怎样的,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评定标准。

7、进入一家新公司以后要想清楚自己能给新公司带来什么?公司为什么要招我进来,理由是什么?想清楚后,在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多沉淀,等时机成熟以后再找相关工作。

8、不急躁,沉下心来好好想想,冲动辞职解决不了问题,下份工作可能遇到同样的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遇到问题不逃避,分析问题,找到根源,解决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