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想法 一家独行海岛花园

重读《红楼梦》---菊花诗04(对菊)

2019-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乔平_

文/乔平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薛宝钗和史湘云颇费了一番工夫。最后拟定写菊花诗十二题,咏物兼赋事;限用七律,不限韵脚;只编排题目,供作诗者挑选。

菊花诗的十二个题目:

从《忆菊》开始,再《访菊》,便《种菊》,菊盛时《对菊》而赏,赏到高兴便《供菊》、《咏菊》、《画菊》;菊有何妙处?又《问菊》,菊如解语便《簪菊》,人事虽尽,菊意未足,于是《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残菊》。

这十二个关于菊花的主题,连接起来就是一个以想菊开始至菊花再次开败的完整故事。


曹雪芹把菊花诗依附在小说里,寄情寓兴、借菊拟人,把人物的性格、命运等不露痕迹融化在诗中,具有复杂的象征意味。

十二首菊花诗遵循着菊花由盛开而枯败的顺序,正呼应了红楼一梦的兴衰规律,写出了贾府的兴衰,只是那衰落作者不忍心再写了。



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里,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

第一首的《忆菊》,忆得很苦,为了消解这种苦恼,就外出寻访。于是,有了第二首的《访菊》,访之不得,就干脆自己栽培了,于是有了第三首《种菊》诗。

种菊之后就难免面对菊之状态,之感想,之寄望。故有了第四首的《对菊》诗:

对菊 【史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对菊,即面对菊之状态,之感想,之寄望。

《对菊》这首诗用的是“十二侵”韵。金、深、吟、音、阴入韵。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自把菊苗从育苗田地移栽来到菊花绽放,在我心里这些菊花比金子还珍贵;放眼望去,看见篱边庭院的各个角落,都有不同颜色的菊花在盛开。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此联意在萧条的篱畔边,解下头巾面对菊花而坐,在微冷天气里面对清新的菊香双手抱腿而吟咏。此联更显示出史湘云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男孩气度。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此联意面对菊花,历数百花里,哪一花能与你这样傲世呢?看看眼前,百花皆以枯萎,唯有你我互为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结句意秋天的时间会一点点流逝,一寸光阴一寸金,咱俩更应该倍加珍惜,切不可辜负美好时光。这是对菊花也是对自己的感叹。


在十二首咏菊诗中,这一首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

文如其人,对史湘云而言大抵如此。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此诗的魅力便是以男性视角来写,“科头坐”、“抱头吟”两句活脱脱地勾勒出对菊的身影、神情,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可以说,大观园中,只有湘云才能做出这样的诗。

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贾母竞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在诗中,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

纵观全诗,史湘云与菊花对坐,把自己拟作菊花,感叹、寄望,既体现了史湘云具有男子汉气概的一面,也体现了她乐观善感的一面。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