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急流汹涌,今朝水阔波平,我们该如何评说新三峡?
历经10年建设,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按既定方案于2003年6月1日下闸蓄水了。大坝横江,江水来多去少,狭长的600公里范围的水库壅水区,以一天数米的涨水速度,持续13天,达到了海拨135米高程。“高峡出平湖”:历史性的13天, 既惊天动地,又悄无声息。
惊天动地是客观事实,无论两岸的群峰情愿与否,不管自然流动着的千古峡江乐意与否,从此以后,河的习性变成湖的习性了;壅水不是涨潮,它悄无声息,节节上升……历史性的三峡巨变,根本性的河湖之变,在短短的13天内完成了。
我们面对已是“高峡平湖”的三峡,是个什么感觉?
有100个三峡往来看客,便会有100种回答——
岁月沧桑,三峡魅力永存
放眼中国,我们从雄鸡形版图上可清晰地看见两条平行且贯穿西东的缎带—黄河与长江。黄河,是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同样是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若干年前,我曾见过一张奇特的卫星照片,名叫《古老长江是条龙》:龙头是上海吴淞口,龙珠是崇明岛,龙尾是山城重庆,两只龙爪位置真神了,一是鄱阳湖,一是洞庭湖。
万里长江,不择细流,笑纳百川,遂成巨龙腾飞之势;千里三峡,两岸连山,重峦叠嶂,无处非画,无处不诗!
三峡,以雄奇壮丽著称于世。瞿塘峡悬崖壁立,雄伟险峻;巫峡风姿秀丽,妩媚动人;西陵峡迂回曲折,荡气回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丰都鬼城、奉节白帝城、巫山小三峡和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巴东神农溪、三峡大坝……三峡两岸,除了许多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外,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游人至此,仿佛置身诗林画廊,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神奇的长江三峡,在于四个字:雄、险、奇、幽。这里,无峰不雄,无滩不险,无洞不奇,无壑不幽。
三峡是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
三峡更是一本大书,一部饱蕴民族沧桑的历史巨典!
天荒地老:你知道古时长江东西流吗?
追溯古三峡诞生的历史,可使我们了解古老长江的诞生过程和“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深幽峡谷之形成。乘船西行你不难发现,黄牛峡南岸是“一江万里独当险,三峡千峰无此奇”的黄牛岩,其东面却是“峰巅萃巍孤擎月,山势嵯峨半插天”之天柱山。此二峰裸露的水成岩层状剖面告诉我们,这一带在距今一亿年前还是汪洋大海。你若有兴趣爬上海拔千米的高山之巅,定会有重大而新奇的发现:山顶上遗留着漫长地质年代古海底卵石和大量古生物化石。
古老三峡的形成,缘自距今七千万年左右的那场“燕山运动”。那时,这里的地壳向上凸成“黄陵背斜”,使黄牛岩、天柱山矗成我国早期之“珠穆朗玛峰”,成为古长江之发源地,其西脉流入四川盆地,东脉注入洞庭湖。古长江东西走向,经过了漫长岁月,终于导致了三峡的诞生。
现在我们知道,黄牛岩之北,天柱山以东地质为花岗岩。这种颗粒结构的岩石虽坚硬无比,但却怕晒,尤其害怕风霜雪雨袭击。越是怕越是经不住风化崩解,流水下切,久而久之便成为低岩。约在距今二千万年左右,此花岗岩地带终于形成宽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老三峡是举世罕见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28亿年前最古老的混合岩,有幸目睹距今7亿年的大陆冰川和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生物群,欣赏到史前3次沧海桑田变迁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古老三峡的地质地貌,其形成过程读者已大体了解了,这是自然的三峡,被视之为“鬼斧神工”。那么作为非自然的一面—我们人类呢?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在三峡险恶的环境里是如何生存和繁衍的呢?倚江而立的一座座古老城镇,把答案写在两岸的边坡或者“坪”上。无论三斗坪、茅坪,还是秭归、巴东、忠县、万县、云阳……老态龙钟的小城,在历史的风雨中步履艰难地苟延残喘,以“吊脚楼”和拥挤不堪的小胡同,向游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从各个城市的旧貌来看,三峡里古老的繁华并非不曾有过。但毕竟方圆面积过于窄小了,即使不以现代的眼光来衡量,它们一个个都没有发展的前途。“大溪文化”曾经是我国考古学家的骄傲所在。然而光阴荏苒,“大溪”早已成为过眼烟云。位于长江支流的大宁河大昌古镇,曾经也是古时三峡极度繁华之所在,如今呢,残存的雕龙画栋一条街也是破烂不堪,向我们讲述骄傲和自豪的,只有沿街被人们踏得光溜溜的条石;大宁河宁厂古镇“七里半条街”,虽也记载着“川盐”的历史,然而大宁河沿岸数千个栈道石孔,塞满了山民和盐工们辛酸而悲伤的故事……最为奇特且最令人触目惊心的物证,要数峡江两岸悬崖绝壁上被纤绳烙下的深深的印记了(即使是现代,“千古三峡不夜航”的历史旧页也才刚刚翻过去不久)。古时峡江,在纯粹人力手段出入三峡天险的过往船只,其命运可想而知。要知道,著名的“川江号子”是被山民和船夫用泪水和汗水搅拌,嵌在山崖的岩缝里,用纤绳勒出来的啊!
古老三峡,造就了峡江古镇和古镇文明。
古老而丑陋的峡江小城,却造就了顶天立地的峡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