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你要认识你自己
创业,总是意味着冒险。市场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只有穿越激流的人,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那么如何少走弯路,快速到达成功彼岸?
了解市场
这是创业的第一步。除去复杂的理论和枯燥的数据,一个事实是不能忽略的:我国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不到5%。
很多人仅凭着一部分资金、一个灵感,或一时冲动就展开了自主创业的旅程,甚至没看清近在眼前的路标。身处市场中,创业者必须认清周围的环境,把握市场的本质和规律。从大环境看,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从2003年开始,gdp增长已连续四年超过10%,我国的市场潜力正逐渐显现。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我国的风险投资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都对创业投资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急功近利和浮躁气息也在弥漫着:据调查,在中关村,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3.7年。
对于市场,成功的商业精英曾总结过诸多名言警句。但对最初创业的人来说,这些格言式的句子并没有太多意义。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从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才属于你。创业者认清市场,才能明确项目的定位,确定经营范围与核心竞争力。对于投资新手来说,“不熟不做”是一条普遍法则。
有的创业者对市场、行业情况一无所知,只知盲目跟风,等出现问题时又不知所措。有一位白领,辞去了工作,想寻找一个合适的项目进行自主创业。一位朋友提出了一个自主创业项目,一一列举自己的市场调查数据,分析了市场前景,得出“前途一片光明”的结论,同时鼓吹说,“你只要投资30万元,其他一切事情全由我来负责。到时候咱们五五分成。”这位白领没有对这一项目进行更多的调查,轻易地相信了朋友的能力,便匆忙进行投资。结果他的朋友拿到钱后,很快就把项目做垮了,30万元投资也自然化为乌有。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年老的苏格拉底的这句箴言,对创业者来说有了更具体的含义。创业行为的根本还在于“创业者”本身。在我国,人们缺少的不是创业热情,而是理性。所以,在创业之前,一定要冷静下来想想,自己离预期目标有多远的距离,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劣势、拥有的资源等作出理性的判断。把相关的东西都想透了,自主创业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在这之后,还要对创业进行更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有充分的、可行的项目计划。商业计划书最好有财务专家与咨询专家的认可。其次,要有明确的经营范围与核心竞争力。这是由市场情况、个人特点共同决定的。最后,要准备好“做老板”。
只有在领导的位子上,你才会明白领导和员工的不同之处。作为员工,往往是一个环节的专家。而领导不必成为专家,当企业到达一定规模时,领导的作用完全倾向于管理。这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作为领导,肩负更多的责任,必须全盘考虑问题。因此,建议创业者不要直接从员工的状态跳到创业的状态,而要有一个过程,比如做一段时间的经理,积累经验,这对创业有很大帮助。
在创业的途中,“认识你自己”这条原则同样适用。因为创业永远是一个动态的、学习的过程。
磨炼洞察力
企业冲出了起跑线,就只有全力奔跑。创业者会发现,伸展的道路会随时出现分叉,却看不见尽头。因此,创业者不得不培养商业敏感,根据环境的细微变化,审时度势,作出决策。从战略到战术,寻找最佳应对措施。这也是商业最迷人之处: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在企业的发展中,创业者要做无数道选择题——最客观的选择,而稍有失误,就可能满盘皆输。
成功需要很多条件,而失败不需要。创业是一项目系统工程,创业者要考虑到人、财、物、进、销、存、竞争、市场细分、定位、管理体系、财务控制、退出机制、预算等一系列的因素。面对众多不确定因素,选择似乎相当艰难——这需要经验、智慧,同样需要运气。决策意味着风险。
下面是几个反面例子,创业者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选择错误的时机
受眼前的利益驱使,急于获取回报,而忽视了长远利益,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是企业必须克服的。
见到一种塑料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成都的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也连忙筹集资金,希望自己也尽快开展这一项目。这时,他手下的一名技术员提出了意见:“老板,你只要将开工时间推迟3个月,我们就能调试好一种更先进的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会畅销得多。”这位老板却很不高兴地回答:“推迟开工3个月?你知道推迟开工3个月意味着什么吗?那样我们会白白丢掉上数十万元的利润。”结果,这个项目开始没几个月,就因为产品技术含量太低,竞争不过高品质的同类产品,而陷入滞销。为此,这位老板不得不重新投入资金,对设备进行改造。
选择错误的规模
企业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一味地扩大运营规模会带来很多问题。当资金预算、市场预测,以及材料、人员相关要素的协调等尚未准备好时,高速的增长只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老沈准备投资做电磁炉项目。他充满了自信,认为此项目一定能带来不菲的收益。通过关系,他又从银行贷到了大笔资金。因此,他对同行们“小打小闹”经营方式很不以为然。他高估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准备大干一场——工厂连上了两条生产线。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负债随着他的盲目投资越来越大,老沈却毫不担心。他认为,等企业走上了正轨,这点儿债务不算什么。可没想到,等他的企业运转起来的时候,别人也赚够了钱,便开始拼命压价。老沈的产品生产了不少,却卖不出去。半年不到的时间,企业就陷入了危机。
从风险与收益平衡的角度考虑,企业要将投资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在具体投资时,资金应分批次、分阶段投入,要留有余力,以防出现风险时,手中再无资金可以周济,以致企业崩溃。
选择错误的合作伙伴
有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决定自主创业。他们看好了一个很有市场的投资项目,但因经济基础薄弱,不得不寻求投资合作伙伴。
最后他们同一家极具实力的大型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对方为这一项目投入了足够的资金,同时也占据了大部分的股权。资金问题解决了,但在经营、管理、人力等诸多问题上双方却达不成共识。由于对方是大股东,根本不按这几个大学生的思路运作,结果不仅项目失败,还挫伤了几个人的创业信心。
刚出道的创业者,在以股权融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双方力量的平衡问题,应学会在尊重合作方的意见的基础上,遇到问题就充分交流,必要时要能够求同存异,克己从人,以争取双方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