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Share文章汇总网络编程

IP、UDP初探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8人  QiShare

级别:★★☆☆☆
标签:「IP首部」「UDP首部」「UDP」
作者: WYW
审校: QiShare团队


笔者最近了解了一下Python相关的内容,发现网络编程部分非常容易能够创建一个UDP本地服务器,正好可以用来分析一下UDP的请求和响应。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给大家介绍下IP、UDP的部分内容。

OSI、IP、UDP 简介

聊到网络协议,我们常常会想到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式系统互联)七层模型、TCP/IP协议簇,她位于OSI、TCP/IP协议簇哪一层等问题。

如下图OSI七层模型及对应的TCP/IP协议簇所示。

下图 是OSI七层模型及对应的TCP/IP 协议簇


OSI TCP/IP Family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UDP is also a transport-layer protocol and is an alternative to TCP. It provides an unreliable datagram connection between applications. Data is transmitted link by link; there is no end-to-end connection. The service provides no guarantees. Data can be lost or duplicated, and datagrams can arrive out of order.

UDP也是传输层协议,是TCP的替代方案。 它在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连接。 数据通过链接传输; 没有端到端的连接。 (这里我的理解是不需要建立连接)该服务不保证可靠传输。 数据可能丢失或重复,数据报可能无序到达。

Internet Protocol (IP)

In terms of the OSI model, IP is a network-layer protocol. It provides a datagram service between applications, supporting both TCP and UDP.

在OSI模型的中,IP是网络层协议。 它在应用程序之间提供数据报服务,支持TCP和UDP。

IP数据包首部及UDP首部

IP数据包首部格式 UDP数据包首部格式

创建本地UDP服务器、客户端

笔者在前文提到了要用Python创建一个本地UDP服务器,并且分析UDP的请求及响应过程。这里笔者使用的是PythonIDE、Mac自带的终端简单创建了一个本地UDP服务端和客户端;

请求响应过程为:
-> 启动服务端
-> 启动客户端和服务端建立连接
->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数据'A'
-> 服务端收到数据向客户端发送'ABCD'。
-> 使用Wireshark对整个请求响应过程进行数据分析。

所用的Python代码如下:

Python 3.7.1 (v3.7.1:260ec2c36a, Oct 20 2018, 03:13:28) 
[Clang 6.0 (clang-600.0.57)] on darwin
Type "help",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 from socketserver import BaseRequestHandler, UDPServer
>>> class handleRequest(BaseRequestHandler):
    def handle(self):
        print('Got connection from', self.client_address)
        msg, sock = self.request
        print('RequestMessage:',msg)
        resp = 'ABCD'
        print('Response:',resp)
        sock.sendto(resp.encode('ascii'), self.client_address)

        
>>> if __name__ == '__main__':
    serv = UDPServer(('', 20000), handleRequest)
    serv.serve_forever()

from socket import socket, AF_INET, SOCK_DGRAM
s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s.sendto('A', ('localhost', 20000))

示意图如下:

UDP Server Client

抓包并进行分析

笔者结合着IP和UDP的首部示意图,及Wireshark的请求及响应进行了如下分析:

在分析数据传输过程之前,笔者先对下边会用到的名词及工具做个简单说明:

Snip20181218_5.png IPv4 IP首部长度 Total Length Total Length 标识符 Time to live Time to live 协议 首部校验和 源IP地址 源IP地址 目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

上述内容就是IP的数据报首部的相关分析,下边笔者将给大家介绍下UDP的首部的相关内容:

UDP的首部 UDP的首部 UDP的源端口 UDP的源端口 UDP的目标端口 UDP数据报的字节长度 UDP数据报的字节长度 UDP数据报的校验和 UDP数据报的校验和

参考内容:


小编微信:可加并拉入《QiShare技术交流群》。

关注我们的途径有:
QiShare(简书)
QiShare(掘金)
QiShare(知乎)
QiShare(GitHub)
QiShare(CocoaChina)
QiShare(StackOverflow)
QiShare(微信公众号)

推荐文章:
iOS 多线程之GCD
iOS 多线程之NSOperation
iOS 多线程之NSThread
iOS Winding Rules 缠绕规则
iOS 签名机制
iOS 扫描二维码/条形码
奇舞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