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原君虞卿列传》
从古至今人无完人金无赤金,读史书思古今照自身,学智慧,摒陋习。
《平原君虞卿列传》开篇直入讲了平原君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他的夫人嘲笑跛足者,跛足人不悦,向平原君告状并要取嘲笑者的人头。
平原君笑着说:“知道了”跛足者走。平原君笑日:“这小子,就因一笑就杀了我的美人,这也太过分了吧。”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平原君内心也是看不起跛足人的。对跛足人敷衍了事。我想如果当时他赔礼道歉给跛足人,来平复他内心的气愤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血腥的事了呢?用现在时髦点的话说就是缺乏“情商。”
过了一年因这件事他门下的食客离开他的有一半儿之多,于是平原君就斩下了夫人的首级拿给了那个跛足人。那时候的人兴是战场上打打杀杀惯了,(掂个人头也不知道害怕)
这件事可以看得出平原君能听进别人的意见思其过,但我却不认为是知错就改,宽怀大度,兴许是为了维护自己好客的名声吧。
第二件事情秦围攻邯郸 ,平原君欲去说服楚和自己连手攻打秦国,于是他在他上千的食客中要选出二十个随行者来,选来选去还差一人,毛遂自荐来找到了他。
这件事情我在想,二十人跟他上千食客的比例应是微乎其微了吧。为什么这么难选,莫非他的养士真是为了给自己充面子?只有数量没有质量?
毛遂自荐的时候,他对毛遂说:“你待在我手下三年了,如果你是贤能的我怎么不知道你。”
这段话显示出平原君的自傲和小看于别人。
毛遂说服他之后到了楚国以他的聪明豪气而说服了楚,毛遂表现出来的英勇和霸气令我们后入为他竖起了拇指。
且说跟他们随行的那十九个食客在文中毛遂是这么说他们的:“公相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我不禁想到这十九人都是平原君精挑细选出来的啊,为什么到了楚一言不发录录而为了呢?这平原君门下的食客估计也仅是为了混口饭吃吧。
此事之后平原君又一次反省自身说“胜不敢复相士了。”进一步说明了平原君所养的食客当中混饭吃的不在少数。而自己养士也是徒有虚名而已。
秦围赵,各诸侯国的救兵都还没有赶到,这时一个叫李同的站了出来对平原君说“邯郸的人民穷困到烧骨头换孩子吃的地步了,而你的后宫却米肉吃不完, 绫罗穿不尽。”
平原君听从散尽家财给士兵,遂邯郸保住,李同战死,平原君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是他身上的优点。而这一段也让我们记住了大义凛然的李同。
这篇史记的另一个主人公虞卿出场了,他以魏公子信陵君曾救邯郸一事要求得到封邑。而被拒。
后又到赵国做了上卿,他的身份是游说之士。
他有着过人的学识和聪明才智替赵王出谋划策,只是叹之叹赵王是一个没有主意的人,他轻信人言,不辩是非,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叹只叹平原君利令智昏,相信邪说,叹只叹赵兵四十万毁于长平。
到头来只落得赵军大败,为天下人耻笑而已。
叹之叹虞卿料事揣情卒困于大梁。
历史的洪流涛涛向前,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切都待后人去评说。
读史书,使人明智,愿我们在子风藤老师的引领下让自己的人生丰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