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备称“汉中王”中,看其高超的驭人术
再读《三国演义》,进一步认识了刘备的成功不易,认识了刘备称王称帝的能力。从他称“汉中王”一事中,明白了他那高超的驭人术!
一,称王背景
刘备取得成都后,下一个目标是汉中。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9年),刘备亲率大军北上汉中,与夏侯渊、张郃等人对峙。建安二十四年春,黄忠于定军山斩杀夏侯渊,迫使曹操亲自领兵从长安南下。刘备占据险要据点,采取守势,以逸待劳。曹操率军前来,急攻不下,相持一段时间后,于夏天退军。自此,刘备战胜曹操,完全占据汉中一带,所辖面积、人口进一步扩大,手下能人猛将众多,综合实力达到顶峰,诸葛亮三分天下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上表”的学问
此时刘备据荆益二州,又新得汉中,手下人才济济,五虎上将威镇一方,诸葛亮年富力强,魏延也于这一年起势,成为镇守汉中的大将,此外还有法正、李严、董和、刘巴、马良、刘封等人。建安二十四年秋,刘备集团借势上表汉献帝,尊刘备为汉中王。奏表共有一百二十人署名,蜀汉集团有头有脸的人物基本上都在表里。
古时上表,十分讲究排名先后,在这份表里,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分别排名第5至第8位,排在他们前面的4位是马超,许靖,庞羲和射援。其用意在哪里?
此时诸葛亮的头衔是“军师将军”,关羽的头衔是“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张飞的头衔是“征虏将军新亭侯”,黄忠的头衔是“征西将军”,而马超的头衔是“平西将军都亭侯”。但这里只有马超的“都亭侯”和关羽的“汉寿亭侯”是通过汉天子册封的,上得了台面,张飞的侯是刘备自己封的,诸葛亮、黄忠的将军名号也是刘备给的,刘备还没有称王称帝,所给的封号也就不够正统。
不过马超的“征西将军”却并非是天子册封,而是马超自称,后投靠刘备时刘备亦称其为“征西将军”,相当于只得到了刘备的肯定。上表时把马超放在第一,关羽往后排,是刘备集团考虑到需要拉拢的人比较多。马超名门之后,世镇西凉,还曾自统一方,大败曹操,名声地位都得到广泛认可,且又新降刘备。
奏表用马超的名字打头,相当于对外既用了马超的名声,对内又安抚了马超的情绪,一举两得。
上表时,许靖的头衔是“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许靖是当时的名士、评论家,以仁义宽厚闻名天下。许靖在朝为官时,他的堂兄欲起兵攻打董卓,许靖害怕董卓加害自己,便弃官出逃。后辗转投奔数人,在刘璋的邀请下来到了蜀地,任蜀郡太守。刘备帅军包围成都时,许靖企图翻墙出城投降,但事情败露,并未成功。刘璋投降后,刘备因许靖主动投降而看不起许靖。法正劝刘备说许靖这种徒有虚名而无实才实德的人很多,但他的名声早已传开,如果不以礼待之,会被天下人说轻视贤才,不利于招揽天下志士。许靖从此一生都得到很高的礼遇,但并未得到重用。许靖在这次排名中位列第二,主要是借用他超高的名气为刘备做宣传。
庞羲在表中的头衔是“营司马”。庞羲是刘璋手下的重臣,曾帮助刘焉建立益州政权,后作为托孤重臣辅佐刘璋,是当时有名的氏族领袖。刘璋投降后,刘备为表明对刘璋旧部的态度,让庞羲做了营司马。这里把庞羲的名字排在第三,一是为了对内进一步拉拢刘璋旧部,二是对外表明蜀地旧臣对刘备的支持。
射援当时的头衔是“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也是一位后世记载不多,但当时颇有名气的人物。他与庞羲一样都是刘璋手下的重臣,虽然名气不如许靖,地位不如庞羲,但他的岳父可是鼎鼎大名的皇甫嵩。皇甫嵩是汉末的“天下第一名将”,曾率军平定黄巾之乱,升任“车骑将军”,领冀州牧,被封为槐里侯。董卓被杀后,皇甫嵩率军诛灭董卓宗族。皇甫嵩晚年历任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位,受汉末天下将士爱戴,威名远扬。射援被排在第四,主要是因其身份特殊,天下无人不知他岳父皇甫嵩。
三,实权倾斜
上表称王后,刘备又调整人事,实权向诸葛亮,关羽等人倾斜。从而看出,上表排名的用意,一是借名人之名,为自己捞好处,二是安抚蜀地本土官员,平衡各方力量。
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假节钺,地位又到了左将军马超之上。为刘备拿下西川和汉中立下大功的法正被封为尚书令。实力派魏延也被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而称王奏表上排名前4的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虽然也一同受封,身居高位,但此后一生也并未获得多少实权。从这次称汉中王奏表的排名和随后的封赏、任用,足以看出刘备高超的驭人之术。这大好局势,却因关羽丢失荆州而变化,也十分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