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普通心理学》1-5章读书报告
看书时间:21天(201.02.05-2018.02.25)
这本书看得很慢,虽然说很多部分特别是基础概念的部分是以前的心理学专题看过的,但是现在看到还是脑壳昏,毕竟是专业知识,毕竟是教科书,一看就瞌睡来的那种,哈哈,不过有时候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会反复的多看几次,而且会去联想到自己平时遇到的情况,自己身上的例子,或者身边人的例子,这样就容易理解和印象深刻而吸收为自己的东西,那些专业性的东西我就真的只有过目就忘了。今天主要记录一下第四章第五章感兴趣的部分话题。
第四章讲的是学习和人的后天教养,文章的开篇问题说如果害怕坐飞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反应,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学习来治疗这种障碍?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做?一看到这个话题我就想到了我怕蛇和与之相似的软体动物,而且是怕到了极致的那种怕,看到可能会被吓晕过去,平时玩具店看到塑料的都可能会被吓哭,读高中的时候英语课本上与之相关的图片全部被我用剪刀剪掉了。甚至别人一提到这个字我就怕,所以我在文中都不敢反复的去打这个字,因为打这个字的时候输入法都会跳出相关图会把我吓到,我也是真的笑哭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反应,但是我觉得这是不可能通过学习来治疗的相处,因为我觉得根本没办法学习。太恐怖了。不过本章开篇的那个瓦尔登湖第二的例子中,表达的就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都是空白的,可以通过后天的环境后天的教养把他们培养成任何我们想要培养成的样子,不管是医生,律师,还是商人,甚至可以是乞丐过窃贼。我还是很相信后天的环境和培养要比遗传重要的多。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得到很多新知识和新技能。只是每个人会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从身边的人身上也可以发现,在进行学习时每个人都会带着不同的兴趣,能力,性格因素,发现水平,社会经验和情绪,我认为就是这些差异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学习风格,有一些人必须看到学习内容的属于视觉学习者,而有些人喜欢通过听来学习则属于听觉学习者,现在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一些比较先进的培训机构也懂得这个学习风格的概念,他们就会通过对学生的性格等多方面测试然后对这个学生用适合他的教学方式,这种根据学生学习风格而因材施教是比较合理有趣的。其目的也是让学生们学好,有收获。只是现在支持学习风格这一概念的证据还非常少,对于学习风格的分类也还没有专业统一的标准,这条路还很长。
第五章是关于记忆。记忆也是一个很神奇很奇怪的东西,特别是在记忆提取的时候,你可能会提取到你不知道自己记得的记忆,这也说明自己在意识完全没有参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顺利的被编码和存储。我们会拥有自己意识不到的记忆。这种可以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的记忆是内隐记忆,在提取和存储过程中需要意识来加工的记忆属于外显记忆。可是记忆也会出差错,就像我们用的很多app也有程序bug一样。我们有时候会忘记约会和纪念日,对于这种情况我经常出现,所以我也会用相关的app来做记录和提醒以免尴尬。我们有时候甚至无法摆脱自己对不愉快事件的记忆,记忆迫使我们记得自己宁愿忘记的事情,却让我们忘记我们想要记住的事情,真的非常奇怪,特别是小时候如果受到了某些伤害,这种记忆可能会跟随我们一辈子,平时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遇到类似的情景或者在电视上看到相关新闻,这种记忆就会被带出来而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就像我小时候读小学的时候,胆子小,被班上的男生欺负,他们一群人在我面前羞辱我,我到现在都能深刻记得,其实也就是在看本章的开篇故事想起来的,可能是因为类似,那个场景想起来就好像刚发生一样,而那些男生的面孔我是已经没有一点印象了,我想这些我不愿记得的记忆可能也会跟随我一辈子,就像开篇的案例,那个12岁就开始偏头痛的女孩子,可能我的这个没那么严重,对我的生活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只是在偶尔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会回忆起来而已。
最后就是关于记忆的恢复了,电视中那些失忆的人通过催眠或者一些奇奇怪怪的方法让记忆完全恢复到底是不是可行的?是不是真的,反正我到现在都是怀疑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