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北京四九城

北京消失的不仅是城墙!我忍不住哭了!

2018-06-27  本文已影响1人  1eb28d5dfd95

曾经有人说:北京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有房的,一种是没房的

还有人说:北京很富,我们却很穷

他们说,对不起北京

我已经高攀不起你!!!

而最终让我泪崩的是这座叫北京的城市

正在一点点消失……

那些消失的名字

宣武区

曾经的“大宣武”变成“西城区”已六年,

熟悉的大栅栏、天桥、椿树街道、

陶然亭、广安门、牛街、白纸坊、都还在,

但是"宣武区"的名字只留在了北京人心中。

百度搜索:“宣武区”看到"没了"两个字,

就和听到《老炮》中那句:

六爷,没宣武区了,都合西城了,一样的心酸。

宣武医院,宣武门站,这些名字会不会以后成了唯一的痕迹。

大吉片儿

东起粉房琉璃街,西到菜市口大街,

南起南横东街,北至骡马市大街

这溜达来溜达去30分钟的路,以前没觉得特别古老的街巷,

如今已经荡然无存。《城南旧事》中那个以前的“宣南”,

告别了。

崇文区

也是6年前,北京最小的区去了东城的怀抱,

和宣武区,还有那些曾经的“城南旧事”慢慢地消失了。

公交车站名

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北京的公交车站统一了所有站名,

自此“xx桥东”、“xx桥西”、“xx门外”、“xx门内”

代替了小时候就知道的地名,还有经典地名都消失了,

没了他们就跟失忆一样。

有几个记得的,有几个似曾相识的。

那些消失的地标

隆福寺

那年那场大火烧没了人气儿;东口的丰年灌肠还在时,吃一碟儿,还要捎带着一根儿回家;东宫看完电影,怎么着也闹着在对面的白魁小吃店来盘儿奶油炸糕。而现在这一切留在回忆里,连隆福寺早市里曾熟悉的吆喝声于6月12日彻底消失在隆福寺的上空……

前门大街

如果说现在前门大栅栏是坑人可能有些过了,但是毕竟北京人,尤其是老北京人里,是不会像从前一提起逛大栅栏都兴高采烈的。修建后的街道,已经不是以前的前门,仿佛是恢复历史原貌的街道每天招来很多看一眼的外乡人,却招不回自己的孩子

南锣鼓巷治理

南锣鼓巷今年取消三级景区的身份。16年前,在南锣口吃晚饭出来,他向北看着一指说这里以后是步行街了!转眼景区身份回归。但能吃饭的人都不知道飘哪里去了。

东华门夜市

外人眼中的“夜市”、“小吃街”充满了北京人、外地客的爱恨交加,在今年也彻底告别了,将恢复道路,还路于民。如今,这北京人不曾再去的夜市关闭了,住在这里的居民面对着改善后的街道,会寂寞?还是欣慰?

潘家园

说起潘家园,“鬼市”更是中外闻名。每到凌晨四点钟,古玩爱好者便陆陆续续仿佛鬼影一般出现在潘家园旧货市场,打着手电“捡漏儿“。这样一个充满回忆和情感的旧货市场也要搬迁了,什么时候搬迁,搬到哪里,还未知,那种老北京味道可能也就随之消失了…

那些消失的老北京吃食

羊霜肠

羊汤涮几遍,再盛满羊汤,然后配大勺芝麻酱、红辣椒油,抓把绿香菜后,热腾腾地递在食客手中,又红又绿的作料和鲜味儿扑鼻,美味异常,回味浓浓。那时卖羊霜肠的都会推着小车儿,摆上小摊,卖到尽兴之时,还会高喊两声:“羊~~霜肠”。那时几乎每家都会吃上一两碗。而现在只能回味。

甑儿糕

旧日北京有一歇后语为“甑儿糕一屉顶一屉”。曾几何时,小贩们挑着甑,走街穿巷,随蒸随卖甑儿糕,成为北京街头一景。曾经的老北京口味仅存于老北京人的记忆中了。

炸布袋

也叫“炸口袋”,是把一块油饼大小的面饼投入油锅、遇热膨胀鼓起,把油饼取出,在饼的边缘上拉开一个口,灌入个生鸡蛋,再把饼的边缘捏紧,放回油锅再炸,炸熟取出。这在50年代是常见,许多流动摊位都有经营,到上世纪80年代,西城区大红罗厂依然有人销售。但因种种原因,它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炸三角

100多年前,这张塞了馅的皮,在手指翻飞后,就成了这三角模样,荤馅和素馅各有千秋。如今,炸三角,在胡同小巷已再难寻见,只有少数的老北京人会在自家制作,招待客人食用。

炸羊尾

原先真是用羊尾作馅炸成的,因为有难吃的膻味,不大受人欢迎,后来厨师将羊尾馅换成了豆沙馅,形状和颜色都保持原来的样子,后来还叫炸羊尾。

那些消失的吆喝叫卖声

卖菜卖物件的

“喂小金鱼儿来哟——”

“零卖布头儿哦”

“小枣儿的豌豆黄儿来,大块儿的唉”

“豆腐脑儿热耶”

“卤煮喂,炸豆腐”

“酸甜的豆汁儿来——麻豆腐”

“葫芦儿——冰糖的唉”

“臭豆腐,酱豆腐,韭菜花,酱黄瓜”

磨剪子磨刀的

“磨剪子来——锵菜刀”然后听见磨剪刀的摇晃连在一起的五片铁叶声调悠扬和美。

锔盆锔碗的

只要大街上叮叮铛铛的声音一过,再吆喝一句:“锔盆儿,锔碗儿,锔大缸”,您瞅吧,一会准就来了买卖。

那些消失的胡同

“第二道城墙”的胡同

旧城改造飞速,北京市的胡同这26年来消失了多少,

胡同拆了多少,我们还能记住多少!

你们逛的南锣,不是姆们小时候溜达的胡同;

你们看后海的夜景,姆们回忆小时候下河游泳;

你们胡同游,姆们怀念骑车躲“吊死鬼儿”。。。。

还有曾经胡同里一过,那一声声熟悉的“您吃了么”?

有些胡同名字消逝了

有些胡同实体成片消逝了

北京这些留下的胡同离彻底消逝还有多远?

那些消失的物件儿

以前北京人都用过的老版户口本,还是用绳儿拴的。

那个时代还有月票,市学、通学,郊学,市工,通工!

黑白电视机,那时的西游记,渴望……然后一帮下伙伴玩一下午游戏机

小竹车,不单推我,还推冬储大白菜

那时候自己车是牌子的,一个区来一个 。

这个娃娃是表妹的最爱!

吹糖人,好看、好甜,好久不见!

从来都是脚踩着小三轮车后杠,胡同里飞奔!

搪瓷脸盆儿,你还有存货吗?别用了,珍藏吧

院儿里黑,您拿着点电棒儿(手电筒)!

哥哥们上学时用的书包,记得还有颗红五星!

大红囍字的毛毯,记得小时候是我的专属!

打开看看,一层茶锈才是老北京人用过的!

痰桶,当年北京结婚的必备物件

大绿水壶,跟上边的书包是一个组合!左挎包,右挎水壶!

铝制饭盒,打开的一瞬间觉得就好香啊!

缝纫机,那是家里不用的 时候就是我的写字台

每个北京孩子都有一个故事,叫做一根铅笔和它

拨号电话,那时可比苹果手机难买!

北京好像变了,更大更现代了

城市的陌生让人觉得

见到“你”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

然而,我穿进胡同,看到夜晚安静的京城时,

我就想笑,好像自己还是小时候,在门口玩了5分钟而已。

北京在一点点消失,

即便我是 没有房的那种人

即便我还很穷

即便我已经高攀不起这座城市

但是,我还是希望他能慢点儿消失……

来源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