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悬疑】一个好人 (10)
文/小楼话心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10—
果不其然,前面的背景铺陈一结束,罗志远便皱起了眉头:“但是,渐渐的,我发现,我和周院长的康复理念有很大分歧。”
“我想杨老师已经跟你介绍过,残疾儿童康复需要家长的全面配合,因为这些先天残疾的孩子需要从小适应自身的障碍,把康复融入到每一天的生活中去。
“比如,一个孩子的手臂由于肌肉异常紧张而不能伸直,一般康复师会先帮他被动牵拉肌肉,然后用玩具诱导孩子主动伸直手臂。
“但这还远远不够,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每当孩子有什么需求,家长都能有意识的促使他主动伸直手臂拿取,以至于以后不用家长提醒,孩子都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手臂,那才能达到真正的康复目标。
“相反,如果家长觉得康复训练只是康复师的事儿,只要每天保证孩子按时上课就行,那儿童自己根本无法在生活中通过反复训练巩固课堂中获得的效果,因为他们的主动性和意志力都还比较薄弱。
“很多家长为了图省事,或者一味心疼孩子,怕他受罪,一回家就全方位无缝对接的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甚至都不用开口、不用动手,就能得到各种吃的玩的。长此以往,我们老师给他上再多课也没用。”
包小天一边听一边点头,“也就是说,家长要成为孩子的私人康复师。”
“呵呵,说得很对。”罗院长的目光里流露出赞许,可随即又暗淡下去。“但是,周院长在这点上却表现得……让人看不懂。”
“看不懂?”
“嗯,她表面上赞同我的看法,认为家长在平时也应该保证儿童的训练,但实际上,她又……又把家长娇惯成了‘好吃懒做’的人。”罗院长极力想找出恰当的形容词,“我也不知到底该怎么表达,总之她对家长几乎有求必应,但却把员工当超人一样要求。”
包小天想起圣爱福利院里的情景,以及陈老师和其他康复师的话。
“比如,她让老师们为家长制定家庭训练方案,这本来是个很好的方法,可慢慢就变质了。”罗志远露出困惑的神情,仿佛今天也参不透其中的奥秘。
“一开始,她要求所有康复师每天至少打三个电话督促家长执行,而且家长不论何时有疑问,都可以电话咨询责任老师。老师们大多不乐意,因为谁也不会心甘情愿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何况又没有加班费。但当时的怨怼并不多,因为打电话还算比较轻松,而且也很容易应付了事。
“可后来,有家长说在家训练不知动作是否标准,怕教错了,周院长便又要求老师们每周至少对负责的孩子进行一次家访,指导家长完成训练。
“老师们立马情绪就上来了,我当时还没想太多,只觉得周院长太过热心,便建议适当给老师一些补贴。结果周院长一听补贴就不高兴了,说做慈善事业的连这点爱心都没有,还不如早点换工作。
“我当时有点懵,不知怎么回应才好,一方面我曾经也得益于周院长的热心,另一方面周院长自己确实身体力行,每天加班加点的工作,这敬业精神连谁都比不过,一点都不夸张。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
“您是说这样会给老师增加很大压力,致使他们抗议或离职吗?”
“这还只是其中一点,后来慢慢的,我发现周院长的做法造成了一种更坏的影响。”
包小天不禁屏住呼吸,静静聆听。
—To be continued—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