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心理学婚姻育儿心理

不被愛的女孩長大了也找不到愛

2018-04-20  本文已影响27人  黛色心理學

在以往科技还未有这么发达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连结比起现在强得要多。在现今社会,很多东西都是随手可得,自然重要性低了不少。就好像以往很少听到别人谈离婚,但现在办离婚就好像退货一样,按几个按钮便成。中国的离婚率逐年升高,据民政部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新婚558万对夫妻,年减7.5%;185万对夫妻办理离婚,年增10.3%。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是全中国离婚率前四高城市。夫妻一方出轨是造成夫妻离婚最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愈来愈多人有多次婚姻也没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到底是甚么原因呢?

在心理学的领域中,「发展心理学」占着一大席位。发展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在发展过程的心理转变。这当中包括了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当儿童有心理障碍时应当如何处理。发展心理学对研究一个人的心理十分重要,因为最能够影响每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除了社会环境便是自我的成长背景。

在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在儿童时期或是更早的时候便开始学习爱与关系的建立。当我们还是一个婴儿时,几所有乎有的爱与关系都是来自我们的第一照顾者-通常是母亲,去令我们学习甚么是爱、怎样才是关系的建立。根据研究显示,若一个母亲是时常与合适地提供爱、照顾与反应给婴儿,婴儿会明白这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与身边是关爱他的人。透过不同的互动与成长,婴儿会在潜意识构成一个模式关于如何去建立关系,这个模式会一直沿用至成人。相反地,若一个母亲并不照顾自己的婴儿并给予关爱,对这个婴儿做的所有东西都不给予反应,这个婴儿便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值得相信/自己自能靠自己。她会学习不从正常的途径去寻找安全感,她会选择去关闭自我或停止情绪表达去达到自我保护。根据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所提出的依附理论(英语:attachment theory),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带有逃避型的依附心理(Avoidant-attachment)。

依附理论是一种心理学、演化、动物行为学理论,旨在探讨「人际关系」:二或多个个体间的感情纽带。依附理论最重要的原则是,幼童因为社会与情感需求,而至少与一名主要照顾者发展出亲近关系,否则将造成其心理与交际功能长久的不健全。依附理论总共分四个类型:一、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二、反抗型依附(Resistant-attachment)三、逃避型依附(Avoidant-attachment)四、混乱型依附(Disorganized attachment)。

安全型依附是指一个安全型依附的小孩在陌生情境中,当主要照顾者(普遍为妈妈)在身边的时候可以自由地探索环境,和陌生人互动,当主要照顾者离开时可能会难过哭泣,当主要照顾者回来时,小孩会很快地靠近照顾者寻求安抚。安全依附有助社会及情绪的发展,婴儿才能适应与亲本分离致力于探索环境,而发展出自我概念,此理论其具影响性。

反抗型依附又或称矛盾型依附是此类型的小孩即使当主要照顾者就在身旁时,面对探索和陌生人时依然会感到焦虑。当照顾者离开时,小孩会非常的沮丧;当照顾者回到身旁时,小孩又变得很矛盾,明明想跟照顾者保持亲近却充满愤怒,当照顾者开始注意他时又会想要反抗。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此类型的婴儿的母亲/主要照顾者特性为:照顾能力差、不懂得如何满足婴儿的需求、不一致的行为。

逃避型依附的小孩会回避和忽视主要照顾者的存在,在照顾者离开或回来不表现出情绪。照顾者在时不去注意;照顾者离去亦显不出紧张痛苦;照顾者去而复返非但不表高兴,反而回避或很慢才向前迎接;陌生人出现时无特殊反应。小孩不会去探索环境不管谁在那里。小孩面对对待陌生人和照顾者是一样的。不管谁在这个环境,也没有太多的愤怒。逃避型小孩的母亲/主要照顾者通常是没耐心、对婴儿不敏感或表现出负面的反应、并拒绝身体接触等反应。逃避依附的婴儿表现出退缩、孤立、对学习没兴趣、缺乏动机。也不易交朋友。成年:冷漠型。

至于混乱型依附的小孩没有固定连贯的反应方式。会依据环境的回应来表现反抗或回避。小孩经历过受惊吓的照顾者或令人害怕的照顾者。因为人际互动是不稳定的,所以导致孩子无法有一致性的反应。面对照顾者,一般的孩子看到照顾者所理解的自我,如同一面完整的镜子,而混乱型依附的孩子看到照顾者所理解的自己,如同从一面破碎的镜子。

由于主要照顾者的忽略照顾,不被爱的女孩长大了会带有逃避型的依附心理。当她长大了想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时,她会经常提高警觉因为她很怕会被对方抛弃或是拒绝;与此同时有时又会表现出冷漠与拒绝对方,令她的情绪非常反复无常。

我有一位客人,叫她小芳好了。小芳今年40多岁,她有过两段婚姻,我已经是她第三个心理辅导师了。她对爱情以及婚姻关系已经看得很淡,对找对象近乎是死心。每当她遇到或是别人介绍可以发展的对象时,她都会想起以往心碎的经历,并开始幻想种种不好的未来和负面的发展。亚华是她的前男友,听小芳说亚华其实对她很好,煦顾无微不至,但一直不再婚以至分手的原因是因为前两段婚姻的失败和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她觉得亚华没有与前夫之间的激情。尽管发现前夫有小三和欺骗了她,她仍然喜欢像前夫的种种美好。而小芳来面谈的原因是因为她发现了自己一直都好像重复遗择错误的人。而我所跟她分析后认为她是在重复一个潜意识的「关系模式」。小芳并不是我第一个客人有这种重复性的关系模式。这些客人都有着相似的过去,特别是很类似的成长环境。

很多人在成长的时候都会觉得父母种种的不好,希望长大了不会成为自已的父/母亲。但就好像我们长得像我们的父母亲一样,我们的性格就像他们的倒影一样。像电影《夜行动物》(Nocturnal Animals)主角苏珊一样。苏珊偶遇爱德华,尽管热爱创作的爱德华并没有钱,苏珊也很欣赏他并与他拍拖生活。苏珊的母亲很是反对,并觉得爱德华懦弱的性格。苏珊的母亲说就算现在苏珊不愿意,她最后也会成为她的母亲。果然苏珊后来展现出与母亲一样的强势性格。正如母亲所言,她开始看男友爱德华不顺眼,嫌弃他懦弱并与母亲一样强烈需要奢华生活。于苏珊无法忍受与爱德华一直在等待机会的煎熬,并时常与爱德华激烈争吵,以致他们的爱与关系逐渐流失。苏珊最终也成为了她的母亲。

「不被爱的女孩长大了也找不到爱」这就段定一定找不到爱吗?我们不能够决定谁我们的父母,而且也不可能说父母一定要做到完美,这是没有可能的事。但我们可以学习、可以观察我们的父母与我们自己,到底在成长时我们的心理变化是如何呢?我们在对待一段关系时有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呢?这种模式是否健康呢?在我跟小芳的面谈过程中,我很欣赏她,因为她透过观察自己发现了一些可能是自己的身上的问题并寻找方法去解决,这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得到。很多找不到一个适合对象的朋友们,你会不会好像小芳一样呢?「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与其着急地找对象,倒不如暂停下来歇歇,重拾心情再度出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