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作家,作家,使人作呕的专家?

2020-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吴菲佳人

1、最近二三十年,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次遇到大灾,总要冒出几个官家被群骂;陪骂的,很有意思,居然是曾被很多人视为高尚人格和完美道德的代表——作家。

比如这次新冠肺炎,官家被骂的有逼着护士刷马桶的朱某某、用木片殴打小区防控人员的董某某,等等。

作家呢,有云南彝良县文联主席陈衍强。

他在一首名为《仰望天空》的诗里,张口“湖北佬”,闭口“九头鸟”,将同胞当“怪物”,拿残忍当政绩,被网友骂得狗血淋头。

还有湖北浠水县某“干部诗人”,深情讴歌工作中的县委书记和县长,“眼中布满的血丝已成为迎春的花卉”,就差没把书记和县长的眼屎,比喻成金灿灿的黄金。

最恶心的,还要数诗人于中华。为了不让大家看后胃内容物反流,我这里就不引用他写的诗句了。

如果有那种胃肠功能好到吃玻璃也能消化的仁兄,可自行在网上搜于老师的诗来看。

不过,我还是建议您,看前备好垃圾袋——哦,不,是垃圾桶。

2、如果说官家被骂,是因为他们总想发威;那么作家被骂,就是因为他们总想发嗲。

向谁发嗲?当然是官家啰。

为什么要发嗲?因为有利益啰。

写一首马屁诗,官家一高兴,赏个一官半职,或是来年给文联多拨点经费,或是弄一个“抗疫优秀诗歌奖”颁给作者……不就做到文化和利益的无缝对接了吗?

那么,作家是不是就不能为了利益和前途,吹捧一下大人物?

当然也不是。

唐朝有很多大诗人,为了得到提拔,在给大人物的自荐书里,除了介绍自我,免不了也要吹捧一下大人物。

甚至桀骜潇洒如李白,为了搞到一官半职,也要在献给刺史韩朝宗的诗里,写上一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但是,李白等人的拍马屁,和于中华等人的拍马屁,至少有两点不同:

一是李白的时代,当官是文人唯一的谋生之道。他们不干这个,就只有饿肚皮。而现在的作家,却有很多选择——至少还有一个足够发达的市场供他们选择。

更重要的是第二点:李白等诗人,虽然是在拍马屁,人家却是站着拍的,不是跪着甚至趴着拍的——换句话说,他们绝不会为了提高官家贬低自己。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荆州的形象固然光辉了起来,作者本人的形象却没有变得卑下、猥琐,甚至还跟着韩荆州的形象一起变得伟岸光彩。

再读读什么县长“眼中布满的血丝,已成为迎春的花卉”之类的诗,你会觉得作者的行为固然下作,嘴脸固然可憎,他歌颂的对象,却没有因此变得高大,反而是那么的滑稽可笑。

那些被他“歌颂”的官家,只要智商还在线,只要还有起码的鉴赏能力,他们感到的也不是飘飘然的愉悦,而是反胃和肉麻。

退一步说,就算官家们不反感作家们的肉麻伺候,网友们铺天盖地的嘲讽,也对官家的形象和仕途,有害无益。

3、我有一个朋友因为平时喜欢写小说,加入了当地的作家协会。

新冠肺炎发生后,他发现了一个现象:作家微信群的言论尺度,要比其他群的言论尺度窄很多。

比如,某人在作家群里发了一篇非官方媒体的文章,马上就有作家说,不要转非官方的文章,可能是谣言。

这些作家好像一点也不晓得李文亮等八个吹哨人的“故事”,不知道所谓谣言可能是“先知”的告诫,而所谓官方消息反倒可能是别有目的的忽悠。

又比如,某个体制内的作家发了几篇批评湖北抗疫救灾方面的文章,有作家就会说,这种时候,怎么能写这么负面的文章呢?要写阳光面嘛,要写正能量嘛。

有人用王朔的话回敬他:文学艺术是对生活的发现而不是对生活的肯定。

他马上上纲上线:那个,作家要爱国嘛!

有人反驳说,爱国是不是就不能批评呢?你爱你的孩子,他要是做了错事,比如亲了7岁的小同桌一口,你是不是也一个劲儿的表扬“我儿情商真高动作真潇洒”呢?

他沉默了半天,说,嗯,那个,我们是作家群,管控比较严……

管控严是真话,还有一句真话他们不愿说出来:作为拿着官家薪水的体制内作家,他们说什么也不敢,得罪财神爷。

4、朋友开玩笑说,很多体制内作家,是被人捏着睾丸在写文章,只要有一句话犯忌,捏他们睾丸的手就会紧一下。

这还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当没人捏他们的时候,他们反而不习惯了,开始自己捏住睾丸搞创作。

朋友的话,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体制内作家要写那么肉麻的文章——除了利益与生计,还有高压以及高下下形成的惯性。

然而,这个时代毕竟已经是一个比较宽容的时代,个人也不是只有一种选择。

如果作家们不想写县长“眼中布满的血丝,已成为迎春的花卉”之类的文字,还可以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实在忍不住要写,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文采,就算原创不出“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至少可以像金庸一样,依样画瓢,写一句“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

毕竟,作家是指“创作上的专家”,而不是——使人作呕的专家,对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