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幸福》:幸福的升级——福祉
福祉的五个元素分别是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和积极关系。可以使用缩写“PERMA”来帮助记忆。
![](https://img.haomeiwen.com/i4356653/23a298f31dc35e89.png)
福祉的第一个元素是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这也是“真实的幸福”理论的第一个元素。它仍是福祉理论的基石,但有一个关键的改变,主观测量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从整个理论的目标降低为包含在积极情绪之中的因素之一。积极情绪是享乐或愉悦的元素,包含了所有常见的主观幸福感变量:愉悦、狂喜、舒适、温暖等。
投入(Engagement)。投入仍然是元素之一。与积极情绪一样,它也只能靠主观评估:“有没有感觉到时间停止了”,“你是否完全被任务所吸引”,“你是否失去了自我意识”。然而,请记住,在心流状态中,思想和感受通常是不存在的,只有回过头来看,我们才会说“那很有趣”或“那很美妙”。虽然对快乐的主观感受是在当下,但投入的主观感受只能靠回溯。
意义(Meaning)。指归属并服务于某种你认为比自我更重要的东西。如今的人们一致认为,与他人的交往和关系能赋予生命意义和目的。
意义符合这三个标准:(1)能促进福祉;(2)是终极追求,例如,你一心一意地倡导艾滋病研究,会惹恼别人,使你主观上痛苦不堪,并丢了《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工作,但你仍然毫不气馁地坚持下来;(3)意义的定义和测量与积极情绪和投入无关,也独立于其他两个因素——成就和积极关系。
成就(Accomplishment)。成就(或成绩)往往是终极追求,即使它没有带来积极情绪,没有意义,也没有任何积极的人际关系。
只为胜利而胜利,也常见于对财富的追求。一些富豪会追求财富,然后将大部分财富捐给他人。约翰·洛克菲勒和安德鲁·卡内基开创了这一模式,查尔斯·菲尼、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都是拥有这一美德的当代典范。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的前半生创造了大量财富,后半生则忙着将这些钱捐给科学、医学、文化和教育事业。早年的他们为胜利而追求胜利,后半生则创造了意义。
与这些“捐赠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一些积累者认为,谁在最后积累得最多,谁就赢了。他们的人生建立在胜利之上。失败是毁灭性的,而且他们从不放弃自己手上的东西,除非是为了赢得更多资源。不可否认,积累者和他们成立的公司为许多人提供了机会,让他们得以谋生、建立家庭、实现自己的意义——但这只是累积者追求胜利的副产品。
因此,福祉理论需要第四个元素:其短期的形式是成就,延伸开来就是“成就人生”,也就是将成就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
成就人生的加入,也强调了积极心理学的任务是描述人们追求福祉的方式,而不是规定人们应该做些什么。加入这一元素绝不等同于推荐大家追求成就人生,也不意味着你应该改变自己通往福祉的道路,就为了更能经常获胜。更确切地说,我把它包括进来是为了更好地描述人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情况下会选择追求什么。
积极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有人曾要求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用两个字来描述积极心理学,他回答说:“他人。”他人是处在人生低谷时最好、最值得信赖的解药。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医学人文学教授斯蒂芬·波斯特(Stephen Post)是我的朋友,他曾给我讲过他母亲的故事。当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母亲看到他心情不好,就说:“斯蒂芬,你看起来心情很不好。你为什么不出去帮助别人呢?”波斯特母亲的智慧得到了明确验证。科学家发现,在我们所测试的所有方法中,帮助别人是瞬间提高福祉最可靠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