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的状态,非常重要
分享以下几个感悟。
1、中年人的自律,从管理身材开始,是个不争的事实。
人到了一定岁数,各方面机能都开始下降,精力下降,反应速度下降,体力下降等等。
但是,中年人却偏偏面对人生最复杂的局面,上有老,下有小,如果这时候,身体再垮掉,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不能承受之痛。
所以,中年人,必须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如何做到?
只能通过大量持续的运动,保持一个好的体魄和精神状态,才有可能面对这么多复杂的局面。
2、想成为一个好的写作者,没有别的途径,只有一条:不断的写。
只有当你开始写的时候,才能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有所欠缺,才能知道有哪些案例或者理论观点不熟悉,才能知道哪些知识可以从大脑中快速提取,哪些不能提取。
为什么有时候写作的时候,容易卡住,就是对知识点或者素材不熟悉,大脑中没有相应的知识点跟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去关联,所以无法提取。
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就是不停地写。
每天看到无数的信息和文字,只有经过加工,与自己进行关联,才能被彻底记住,否则,只是享受看的过程,看过之后对自己有改变吗,没有,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
戒除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赚钱、写作、读书、减肥等等。
看一点,用一点,不求速胜,只求慢赢。
看过的东西,都融入自己的思考,去认真的反思关联,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生命力。
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引起质变。
千万不要试图一口吃成个胖子。
3、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读书,是普通人实现自我认知进阶最快的途径,甚至没有之一。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接触到高端人物或者高端圈子,而读书却可以让我们普通人去接触到各种不同高人的顶级思维和智慧。
只有读书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命运,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比读书更快的达到一个目标或者目的。
4、写作忌讳闭门造车,当自己不会做时,不妨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的,适当模仿并不丢人。
大师们的写作之路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不要以为模仿很low,只有先模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进而有所吸收和创想,如果一开始连模仿都不愿意去做,那只会让自己变成“闭门造车”的状态之中。
诺尔贝文学家得主莫言,曾经在一次访问中提到自己写作的初衷的时候,就说:读的多了就有了创作的冲动。
一开始创作,没有经验,只能去模仿。
莫言一开始并没有当作家的梦想,他认为作家是神圣的职业,可望不可即。直到他的一个邻居“点拨”他,那个邻居因为会写作,奢侈到几乎每顿饭都吃饺子,让他燃起了当作家的梦想,因为他也想每顿饭都吃饺子。
但是莫言一开始的写作之路并不顺利,屡次投稿都不中,毕竟那时候他读的都是红色小说或者古典作品,缺少写作经验。
直到他模仿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来信》的文笔和风格,才正式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处女座。
后来接二连三的发表作品,都是模仿借鉴了很多国外作家的作品,所以,他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初学者在写作初期,要大胆地模仿借鉴好的作品。
一个好的作品可以让你清晰地看到什么样的作品是吸引人的,大胆模仿文风和结构,先有模仿再有创新。
5、认知心理学家曾经把精力管理分为了四个层面:体能、情绪、专注力、目标感。
这四个方面共同组成一个塔式结构,称为精力管理金字塔模型。体能位于最底层,是精力管理的基础,往上是情绪,是精力管理的触发器,专注力是精力管理的利器,目标感是精力管理的操作系统。
四个方面环环相扣,一个人想要完整完善改变自己的精力,务必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统筹协调。
知道了大脑的这三个习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有针对性的设计措施,以便可以更好改变自己的行为呢?
概括起来,就两个字:行动。
具体如何做?
当你有了一个很好的点子、想法时,马上进行记录,避免流失。
看到一个好的文章、书籍、新闻片段等等,任何一个让你有所触动的内容,一定是在一定程度上触发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这时候要充分抓住自己的思维嗨点,尽可能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比如读到一篇好的文章或者书籍,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或者这本书在讲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和方法?这些方法和观点我应该怎么去用?我怎么能对别人讲清楚这些观点和方法?等等。
通过这种自问自答式方法,可以快速抓住内容本质,同时让自己的专注力进行聚焦,唯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