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不易

2023-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晴语堂

食堂人手不够,被临时抽调去帮忙售卖早餐。被办公室同事ss取笑——我们的老师是食堂卖粑子的人。言语之间甚是不屑与鄙夷。

我不禁要问,食堂工作怎么了?食堂工作的人就不是人?过了两天离了泥水的日子,你就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了?真是令人可笑!装什么假清高?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没有工人何来衣?没有农民何来食?每个人都是构筑社会大厦的基石。基石不固,大厦将倾。真没想到新时代还有这样想法的人!真没想到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竞是这种人!

于是想起近日读陶渊明,真被他的选择与勇气所折服。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门阀制度”观念根深蒂固,荼毒无穷的时代。社会等级森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人们普遍重仕轻农、重文轻劳。在这样的世俗偏见下,很难想象一个“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贵族遗胄,一个饱读圣贤书、深谙“修齐治平”之道的知识份子,不为五斗米,放下身段与架子,来到世人鄙弃的乡野,躬耕乐道。中国知识份子对“拙”的坚守,对世俗的抗议大抵来源于此吧!

守拙不易,抱朴唯难。正是有像陶渊明这些知识份子的坚守,我们这个民族才得以赓续延绵,生生不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