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古村,一个非常特别的皖南古村
从牯牛降下山,沿着一条流水清澈的小溪,走过微微颤颤的索桥,远处静静地矗立在群山脚下的小村,便是严家古村。
村头有摆山货卖的小摊,这里商品,大多产于牯牛降山中,老板都是当地村民,没事一起摆摊,一起唠嗑。许是太久没见过这么质朴又开心的笑容,本来是单独拍摄正在看报纸的蓝衣老者,却没想到闯入镜头的白衣中年男子,笑容却极其温暖。
在皖南,聚族而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风俗,曾经有书中就写到:“徽州多大姓,莫不聚族而居。”中国的宗族是一个封闭性的血缘集团,在宗族成员之间会有共同的归属感和亲近感。
严家古村,距离石台县城南20公里,是牯牛降山下一个非常特别的皖南古村。因为徽州和一山之隔,因此这里的建筑风格和徽州仿佛是一脉相承。一样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尽管也有那翘角飞檐的古民居,层层叠叠的马头墙......但这里的建筑风格似乎要简单的多,严加古村的建筑不讲究什么“四水归堂”、“五岳朝天”,好像带有些过渡区域的特征。
村中有老磨房、严家古祠堂和写着红军北上抗日直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各个时期标语的“标语墙”,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人文景观。
雨中的古镇,散发着古朴的芳香,霏雨如烟,细细诉说着前世,石板如镜,浅浅映射着今生。
严家古村居住着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后裔,这里因为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曾经一度的与世隔绝,因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才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村内迄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徽州民居古建筑,古磨房、古祠堂、红军标语墙、蜡烛峰、情人谷、四叠飞瀑等。
特别喜欢这些屋门口的春联,虽然墙壁不再洁白,虽然春联时久褪色,但那勃勃的生活态度,能让我真切感受到。
严家古村是一处静谧的古村落,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徽州趣味,在上个世纪以前,严家古村一直隐居在群山之中,因为交通的闭塞几乎与世隔绝,当地的村民也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这里许是因为同村的人大多同宗,主人不在,门却未掩,
小村掩映在牯牛降的绿水青山中,风光秀美,民风淳朴,干干净净的青石小巷,串起了村中的家家户户,村前的小溪,叮叮咚咚的流淌,仿佛在轻声诉说着严家古村的故事……
茶叶是严家村的特产之一,在村子中就有很多茶厂,且物美价廉。
为避雨换镜头,走入一户村居,貌似一家小作坊,热情的主人介绍道,这就是一家制茶作坊,还带我参观各种制茶设备。
主人是位热情又略带羞涩的大姐,喜欢说也喜欢笑,跟她呆在一起的短短几分钟内,我们都被她那份快乐感染着,嘴角不由自主轻轻上扬~~~
还看到这种作坊,一位大叔正聚精会神做着什么东西。
严氏宗祠位于严家村,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祠堂里有块匾,叫“富春堂”。
严家村人是东汉时著名隐士严光的后裔。严光,字子陵,浙江余姚人,年少时聪颖。享有盛名,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子陵为避嫌,隐居在浙江桐庐的富春山,垂钓于富春江(后来成为中国四大钓台之一的“严子陵钓台”)。
古村中的严家祠堂,虽没有徽州祠堂的恢弘气势,却也精致古朴。
严家祠堂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四合院,主体分门厅、亭院、正堂三大部分,门厅高6米,木柱木枋,四列二十柱无斗拱,三间穿堂,内外12扇镂空雕花大门。
严家古村边上有一片古树林,也是这里的风水林,村规中都有禁止砍伐树木的条文,因为树木可以保全一个村庄的生气。
牯牛降山下的严家古村,在历史的沉淀里,散发着淡淡的韵香,漫步此处,让人回味无穷。